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风的意思、赤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风的解释

(1).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太平御览》卷八七六引《春秋潜潭巴》:“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凉·张天锡》:“十一年,有赤风昏闇。至十三年, 苻坚 灭之。” 唐 王昌龄 《失题》诗:“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2).南风。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赫赫烈烈,嘻嘻出出,朱霞降天,赤风烦热者,其火焚之炎炎耶!”

(3).中医名词。指火气或热邪。《素问·本病论》:“久而不降,伏之化鬱,寒胜復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赤风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 赤:红色,象征炽热、火象;风:自然界气流现象。
    • 赤风:指带有红色或炽热特性的风,常见于古籍中对异常天象的描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2. 气象现象

    古代文献中,"赤风"多指干旱炎热或沙尘暴天气,因风中携带红色沙尘而呈现赤色。

    例:《后汉书》载:"赤风四起,云雨不兴。"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二、中医专有名词

在中医典籍中,"赤风"指一种病理性的风邪,属"五风"之一(青、赤、黄、白、黑风),与心火过盛相关: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灾异征兆

    汉代谶纬学说将赤风视为兵灾、旱灾的预兆。

    《太平御览·咎徵部》:"赤风至,国有大疫。"

    来源:《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道教术语

    道教内丹术以"赤风"比喻体内阳气运转,如《周易参同契》:"赤风驱金虎,炎火炼真丹。"

    来源:《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


引用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4.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5. 《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

网络扩展解释

“赤风”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自然天象与兵灾预兆

  1. 基本释义
    指“天赤而有大风”,古代视为战争或灾祸的预兆。例如《太平御览》引《春秋潜潭巴》记载:“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
    • 古籍例证: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提到“赤风昏闇”后,前凉政权被苻坚所灭;唐代王昌龄《失题》诗云“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暗喻战乱。

二、气象学中的“南风”

  1. 代指南风
    古代文献中,“赤风”也指南风,象征炎热或自然力量。如康有为《大同书》描述“赤风烦热”,用以表现气候特征。

三、中医术语

  1. 病理学概念
    中医将“赤风”定义为火气或热邪,与疾病相关。《素问·本病论》提到“赤风化疫”,指热邪引发面赤、头痛等症状。

四、使用场景


该词需结合语境理解,核心含义围绕“灾兆”“南风”“热邪”展开。若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可参考《太平御览》《素问》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帮凑冰层草戚草团瓢乘高决水尘机穿夜春田催科麤履道曲盗械彫啄丁泠第一世界兜率梵皇烦恼树废去風霾風斯在下氛霓诰谕横塘黄汤辣水还乡队会推浑塠自扑浑天家解纳诘戎治兵静静咎毁宽广蜡儿两司马寮庶罗摭鹿踪闹乱子内诚萍浮轻荡起尸渠渠散关沙獾少甚摄化尸启溯端竟委汤夫人檀褐炭画陶长天九天揖土田瀢沱娓娓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