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無弦琴。典出《宋書·隱逸傳·陶潛》:“ 潛 不解音聲,而畜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宋 曾鞏 《靜化堂》詩:“客來但飲 平陽 酒,衙退常攜 靖節 琴。”
“靖節琴”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曆史典故理解:
指無弦琴,典故源于東晉詩人陶淵明(字元亮,谥號靖節)的轶事。據《宋書·隱隱傳》記載,陶淵明雖不善音律,卻常撫弄一張無弦琴以寄托情志,表達超脫物外的隱逸情懷。
部分資料(如、2)将“靖節琴”與南宋“靖康之恥”關聯,實為混淆。陶淵明為東晉人,與南宋事件無關,此說法存在曆史時序錯誤。
宋代曾鞏《靜化堂》詩雲:“衙退常攜靖節琴”,即以“靖節琴”暗喻高潔品格與隱逸之趣。
該詞核心含義源自陶淵明典故,常用于文學中表達淡泊超然的人生态度。
《靖節琴》是指一種古代的樂器。
靖節琴的拆分部首是音(聲音),木(木材),王(樂器)。它的總筆畫數為15。
靖節琴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記載中,是一種主要用于演奏宮廷音樂的樂器。
靖節琴(簡體字:靖節琴)是對靖節琴的繁體字書寫形式。
在古代,靖節琴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目前尚無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關于靖節琴的資料可供參考。
他用靖節琴演奏了一首古代宮廷樂曲。
靖節琴的相關組詞有靖節、節琴聲。
靖節琴的近義詞為禦樂琴。
靖節琴的反義詞暫時不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