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時光,年華。 南朝 梁 沉約 《卻東西門行》:“歲華委徂貌,年霜移暮髮。” 後蜀 毛熙震 《何滿子》詞:“寂寞芳菲暗度,歲華如箭堪驚。” 宋 梅堯臣 《次韻任屯田感予飛内翰舊詩》:“歲華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沉亦苦多。” 郭沫若 《井岡山巡禮·登贛州城内八境台》詩:“三江日夜流,八境歲華遒。”
(2).猶歲時。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歲華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唐 白居易 《答尉遲少監水閣重宴》詩:“人情依舊歲華新,今日重招往日賓。” 宋 範成大 《立秋》詩:“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參見“ 歲時 ”。
(3).泛指草木。因其一年一枯榮,故謂。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宋 王安石 《絕句》之六:“不是春風巧,何緣有歲華。”
“歲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和文學意象,以下為詳細解析:
時光與年華
指時間的流逝或年齡的增長,常用于感慨歲月變遷。例如“歲華荏苒都如昨”(宋·梅堯臣)。這一含義在詩詞中尤為常見,如郭沫若詩句“八境歲華遒”。
歲時(季節或年歲)
表示具體的時節或年份,如“歲華春有酒”(南朝齊·謝朓)。白居易詩句“人情依舊歲華新”也體現此意。
草木的榮枯象征
因草木一年一枯榮,故以“歲華”代指草木,如唐·陳子昂《感遇》中“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歲華》是一個詞語,指的是歲月的流逝和時光的變遷。
《歲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歲”和“華”,其中“歲”的拆分部首是“夭”,“華”的拆分部首是“十”。
《歲》的總筆畫數為6,分為“夭”部4畫和“幹”部2畫。
《華》的總筆畫數為12,分為“十”部2畫和“⺮”部10畫。
《歲華》最早出現在《詩經·魏風·碩人》一詩中:“歲矣、歲矣、暮何營營。我心憂憂、念郁離伊。”該詩描繪了歲月變遷、時光流轉的情景,其中包含了歲華的意象。
《歲華》的繁體字是「歲華」。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歲華》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歲華」。
1. 隨着歲華的流逝,他的容顔漸漸變老。
2. 每逢歲華之末,我們都會回憶起往昔的美好。
歲月、歲首、百歲、歲序、歲序、華麗、華盛、華服
光陰、年華、時光、歲月流金
永恒、不朽、長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