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談論夢中的事。 唐 白居易 《讀禅經》詩:“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説夢兩重虛。” 宋 惠洪 《冷齋夜話·蘇子由初谪高安》:“方與 洞山老師 説夢,子來亦欲同説夢乎?”《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對人説夢,説聽皆癡。”
2.說夢話。引申為說昏愦的話。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前紀》:“每見追論此事,即愀然嘆曰:外廷疑揣者多,大家説夢,志在求勝,朋擠異己,雖誣及宮闈,所不惜也雲雲。” 清 陳天華 《猛回頭》:“這些話,好一比,猶如説夢。”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七)》:“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态,這才較為确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
關于“説夢”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字面釋義
“說夢”由“說”與“夢”組合而成。其中“夢”指睡眠中産生的幻象(),而“說夢”本義為談論夢境中的事,例如詩句“夢中說夢兩重虛”(唐代白居易《讀禅經》)即用此意。
引申含義
“夢”字在甲骨文和小篆中均與睡眠場景相關,字形包含“宀”(房屋)、“爿”(床)等元素,體現夜間模糊的感官體驗。此造字邏輯進一步佐證了“說夢”與虛幻、非理性表達的關聯。
如需更深入的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説夢》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解說或解讀夢境的意象和含義。
《説夢》的部首是言(yán),總共有14個筆畫。
《説夢》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在古代,善于解夢的人被認為是能夠與神靈溝通的人,他們通過解夢來預測未來或解讀過去的事物。因此,“説夢”這個詞就出現了,用來指代解說夢境的技能和能力。
《説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説夢」。
古代的《説夢》在漢字的寫法上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保留了現代的意思和形态。
1. 他是一位夢境解讀師,能夠準确説夢的意義。
2. 我經常遇到一些奇怪的夢境,需要找人來説夢給我聽。
1. 夢境:指人類在睡眠時出現的意識狀态。
2. 解讀:解釋或理解一段文字、圖像、夢境等的含義和意思。
解夢、辨夢、析夢
造夢、迷夢、混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