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説夢的意思、説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説夢的解釋

1.談論夢中的事。 唐 白居易 《讀禅經》詩:“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説夢兩重虛。” 宋 惠洪 《冷齋夜話·蘇子由初谪高安》:“方與 洞山老師 説夢,子來亦欲同説夢乎?”《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對人説夢,説聽皆癡。”

2.說夢話。引申為說昏愦的話。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前紀》:“每見追論此事,即愀然嘆曰:外廷疑揣者多,大家説夢,志在求勝,朋擠異己,雖誣及宮闈,所不惜也雲雲。” 清 陳天華 《猛回頭》:“這些話,好一比,猶如説夢。”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七)》:“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态,這才較為确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説夢(shuō mèng)

“説夢”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動詞“説”(同“說”,意為講述)和名詞“夢”(指睡眠中的幻象)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講述夢境中的内容或經曆。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用法展開分析:

一、詞典釋義

  1. 字面本義

    指人在清醒後向他人描述睡眠時所做的夢。例如:“晨起向友人說夢。”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2. 引申義:比喻虛妄不實的言論

    因夢境本身虛幻缥缈,故“説夢”常被引申為談論空想、荒誕之事,含貶義。典型用例為成語“癡人說夢”,諷刺不切實際的言論。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文化内涵與典故

  1. 文學典故

    北宋蘇轼《東坡志林》曾以“癡人說夢”諷喻脫離現實的空談:“僧伽龍朔中遊江淮……人問其故,曰:‘彼說夢者,如蠅污食,不若默然。’”此典故強化了“説夢”的貶義色彩。

  2. 哲學與心理學關聯

    古代典籍如《莊子·齊物論》提出“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将夢境與現實辯證聯繫,使“説夢”成為探讨虛實界限的哲學命題。現代心理學中,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亦将“述夢”視為解析潛意識的途徑。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辨析


參考資料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蘇轼. 《東坡志林·卷三》. 中華書局.

莊子. 《莊子·齊物論》. 中華書局.

弗洛伊德. 《夢的解析》. 譯林出版社.

線上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説夢”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釋義
    “說夢”由“說”與“夢”組合而成。其中“夢”指睡眠中産生的幻象(),而“說夢”本義為談論夢境中的事,例如詩句“夢中說夢兩重虛”(唐代白居易《讀禅經》)即用此意。

  2. 引申含義

    • 說夢話:指人在睡眠中無意識發聲。
    • 比喻不切實際:常用于批評言語荒誕、脫離現實的情況,如成語“癡人說夢”。

二、使用場景與文學關聯

三、詞源與結構

“夢”字在甲骨文和小篆中均與睡眠場景相關,字形包含“宀”(房屋)、“爿”(床)等元素,體現夜間模糊的感官體驗。此造字邏輯進一步佐證了“說夢”與虛幻、非理性表達的關聯。

如需更深入的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鼻地獄闇相百歲索包瓜拔士擯卻閉市鄙狹嘲嗤從坐麤懆多嘴發昏封鐍赗助绂冕絓誤旱地衡杓厚誠回圓渾混火齊昒幽講手交胫寂寂謹防擊瑕舉賢任能胯下之辱潰兵老牛舐犢亂發秘而不言明恤憫世模帖拟水盤龍卧虎巧笑啓蟄曲柄壤陛人千人萬三緯上渾儀室婦石甃十洲三島手段受責水泉吞墨忘形交香輔箱笈閑毀纖绮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