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憤世嫉俗 ”。
“憤世疾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èn shì jí sú,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核心含義
指對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習俗感到憤恨與憎惡,表達對社會風氣或倫理道德的強烈不滿。
詞語結構
由“憤世”(對世俗的憤怒)和“疾俗”(對習俗的厭惡)組成,為并列式結構。
出處與背景
該詞出自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八》,原文提到:“他們必定自己覺得思想見識高出庸衆之上,又為庸衆所不懂,所以憤世疾俗……”。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社會現象持批判态度的人,尤其是那些不願隨波逐流、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個體。例如: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憤世疾俗的人,對社會問題總持尖銳批判态度。”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魯迅相關著作或權威詞典。
憤世疾俗是一個成語,用于形容一個人對于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厭惡,表達了他對世俗價值觀和行為的深深失望。
段落 2: 拆分部首和筆畫“憤”字的部首是心部,由8畫組成;“世”字的部首是一,由5畫組成;“疾”字的部首是疒部,由10畫組成;“俗”字的部首是人部,由9畫組成。
段落 3: 來源和繁體字憤世疾俗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王冰傳》,形容了王冰的不苟言笑和不合群的性格。繁體字為憤世疾俗。
段落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憤世疾俗可以用古篆字體來寫。一個例子是“憤世疾俗”。
段落 5: 例句他一直對社會不滿,總是憤世疾俗地看待人生。
段落 6: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憤憤不平、世故無情、疾言厲色。
近義詞:憤世忌俗、厭世憂人。
反義詞:樂觀向上、樂天知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