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牒的意思、赤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牒的解釋

唐 代臨時授官的一種文書。《新唐書·劉仁軌傳》:“ 武德 初, 河南道 安撫大使 任瓌 上疏有所論奏。 仁軌 見其稿,為竄定數言。 瓌 驚異,赤牒補 息州 參軍。”《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元年》:“ 唐 初,士大夫以亂離之後,不樂仕進,官員不充。省符下諸州差人赴選,州府及詔使多以赤牒補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赤牒”是古代官制中的專有名詞,讀音為chì dié,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赤牒”指唐代臨時授官的文書,主要用于官員不足時臨時補任。這種文書因以赤色簡牒書寫而得名,屬于非正式編制内的任命憑證。

二、曆史背景與用途

  1. 應用場景
    唐代初期因戰亂導緻官員短缺,朝廷通過“赤牒”快速補充地方官吏。例如《新唐書》記載,劉仁軌曾因才能被任瑰“赤牒補息州參軍”。
  2. 制度特點
    屬于臨時性任命,後期需通過正式考核才能轉為常任官職。《資治通鑒》提到,貞觀年間州府常以赤牒補官,後逐漸規範化。

三、文獻出處

主要見于《新唐書·劉仁軌傳》《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元年》等史料,印證其作為唐代特殊任官制度的真實性。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赤牒”已不再使用,僅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相關學術讨論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牒》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意思是“紅色的牌子”。它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為車和牛,總共有12劃。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紅色的牌子作為标識,表示某種特定的信息或标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古代寫作赤牒的漢字形态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相同。例句中可以用“他手上拿着一塊赤牒,上面寫着關于禁止通行的信息。”關于《赤牒》相關的組詞有“赤色”和“牒文”,近義詞有“紅牌”,反義詞可以是“綠牌”。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