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弱翰的意思、弱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弱翰的解釋

指毛筆。 漢 揚雄 《答劉歆書》:“ 雄 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 晉 陸雲 《答大将軍祭酒顧令文》詩:“豈無弱翰,才不克贍。” 章炳麟 《再與友論國學書》:“昔 子雲 把弱翰齎油素以問衛卒、孝廉,歸乃槧次異語,二十七歲始有成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弱翰是漢語中一個典雅的古語詞,特指毛筆的謙稱或雅稱,承載着中國古代文人的書寫文化内涵。以下從字義、語源及文化背景詳細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指柔軟、纖細,《說文解字》釋為“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引申為謙辭,表示輕微或不足。此處形容毛筆筆毫柔軟的特性。

  2. 原指鳥羽(尤赤羽),《說文》稱“天雞赤羽也”。因古人以羽毛制筆,故“翰”代指筆,如《文選·潘嶽〈秋興賦〉》注:“翰,筆毫也。”

弱翰即“柔弱的筆毫”,合稱後成為毛筆的謙遜表達,常見于古代文人書劄。


二、語源與典籍例證

此詞最早見于漢代揚雄《答劉歆書》:

“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

意為“我常持毛筆,攜白絹記錄各地方言”。此處“弱翰”凸顯書寫工具的質樸,亦含自謙之意。

唐代李商隱《上河東公啟》亦沿用:

“退惟懦鈍,安事弱翰?”

以“弱翰”謙稱自己的文筆能力有限。


三、文化意蘊

  1. 文人謙遜傳統

    古代文人常以“弱翰”“拙筆”自稱書寫工具,體現“君子自謙”的禮儀規範,如《禮記·曲禮》所言“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2. 書寫工具的象征

    毛筆在傳統文化中兼具實用與精神意義,“弱翰”一詞暗含以柔克剛的哲學,呼應《道德經》“柔弱勝剛強”的思想。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揚雄《方言·答劉歆書》,收錄于《全漢文》卷五十二。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289頁“翰”字條。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典籍版本信息以确保權威性。)


楷體例證

揚雄《答劉歆書》原文節選:

“雄少不師章句,亦于五經之訓所不解。常聞先代輶軒之使,奏籍之書皆藏于周秦之室……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

網絡擴展解釋

“弱翰”是古代漢語中對毛筆的雅稱,其解釋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1. 基本詞義
    指毛筆,常見于古代文獻。其中“翰”本義為長而硬的鳥羽,因古代毛筆多用禽羽制成,故以“翰”代指筆;“弱”則可能形容筆的纖細柔軟,或作為謙辭。

  2. 文獻例證

    • 漢代揚雄《答劉歆書》提到“三寸弱翰”,描述用毛筆記錄方言異語的情景。
    • 晉代陸雲在詩中自謙“豈無弱翰,才不克贍”,表達才學不足的謙遜。
    • 宋代陳棣詩句“敢采民謠書弱翰”,亦以“弱翰”代指書寫工具。
  3. 用法特點
    該詞多用于文人自謙或文學創作中,強調書寫工具的質樸與個人才學的謙抑,常見于書信、詩詞等文體。

  4. 現代認知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作為研究古漢語或文學史時的專業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詩詞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揚雄、陸雲等人的作品集。

别人正在浏覽...

庇藏常娥祠城颠毛種種督繕遏失惡卧放堂凡馬粉荔枝合肥市徽記豗頹怙權燋頭爛額急乎乎襟抱景企淨餘謹靜啾喧急襲譏戲決命争首開尊空話連篇诳誣壸範枯腔掠抄聾瞢淪谪露吐煤黑油彌彌南北省捏怪努出龐眉萍寄平民百姓欺暗遷居傾杯勤工儉學情巧青攢三三四四什麼時候首府首尾吟祀舍思事唐殷通彙位着相乖鄉喆襲拔習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