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草木茂密貌。 元 耶律楚材 《過濟源和香山居士》:“龍孫十萬竿,蓊翳濃陰厚。”《明史·戚繼光傳》:“山谷仄隘,林薄蓊翳,邊外之形也。”
(2).指茂密的林木。 清 厲鹗 《東城雜記·庾園》:“蘭蕙叢其陰,蓊翳百鳥集。”
(3).蔭蔽。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一:“每個農莊都是被常綠樹與各種竹子蓊翳着,隔不多遠便是一大叢。”
(4).風盛貌。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俄而大風蓊翳,新寒侵骨。”
“蓊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草木茂密貌
形容草木生長繁盛、枝葉濃密的狀态。例如:“山林蓊翳,鳥語花香。”
指茂密的林木
可作名詞使用,代指茂密成片的樹木或森林。例如:“穿行于蓊翳之間,不見天日。”
蔭蔽
表示被枝葉遮蔽覆蓋,形成陰涼處。例如:“亭台蓊翳,夏日可避暑。”
風盛貌
古義中亦可形容風聲呼嘯、風力強勁的景象,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境,常見于描寫自然景色的詩文。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蓊翳》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形容某處繁茂的樹林或草木叢生的景象。它可以用來形容自然風景、園林或者指代某個地方的景色。
《蓊翳》的拆分部首為“艹”(草字頭)和“翟”(鳥字旁),它屬于草書字體。根據《康熙字典》記載,它的繁體形式是「蓊翳」。
《蓊翳》的總筆畫數為23畫。
《蓊翳》一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它最早出現在《後漢書·朱鲔傳》中,描述了朱鲔在當時的官場上得意洋洋、飛揚跋扈的形象。
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自然景色,特别是草木叢生、繁茂的景象。
《蓊翳》的繁體形式是「蓊翳」,它采用了更多的筆畫和複雜的結構,傳承了古代漢字的風格。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代存在一些差異。在古代寫法中,「蓊翳」的字形有所不同,它們更接近于篆刻字體的風格,線條更加簡潔有力。
1. 這片山林真是蓊翳如畫。
2. 庭院裡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花草,一片蓊翳的景象。
1. 蓊蓊,繁茂的意思。
2. 茂蓊,指草木叢生的景象。
1. 茂密,形容植物茂盛、叢生。
2. 茂盛,形容植物繁茂、旺盛。
1. 荒涼,指草木稀疏、景象荒涼蕭索。
2. 貧瘠,指土壤貧乏、植物無法生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