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綸濟世的意思、經綸濟世的詳細解釋
經綸濟世的解釋
指具有治理國家,經世濟民的才能。經綸:整理絲縷,引申為處理國家大事。濟世:救世。
詞語分解
- 經綸的解釋 ∶整理過的蠶絲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大展經綸滿腹經綸 ∶借指抱負與才幹詳細解釋.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
- 濟世的解釋 在金錢、物質等方面救濟世人濟世之舉詳細解釋救世;濟助世人。《莊子·庚桑楚》:“簡髮而櫛,數米而炊,竊竊乎又何足以濟世哉?” 成玄英 疏:“此蓋小道,何足救世。”《後漢書·盧植傳》:“性剛毅有大節,常
專業解析
“經綸濟世”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具有治理國家、匡扶社稷的傑出才能。其詳細解釋如下:
-
核心含義
- 經綸: 本義指整理絲縷,引申為規劃、治理國家大事。它強調有條理、有策略地處理複雜政務的能力。
- 濟世: 指救助世人,有益于社會。強調其才能和行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百姓、安定天下。
- 整體: “經綸濟世”合起來,形容一個人具備治理國家、安定社會、造福人民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才能。通常用于贊譽那些在政治上有卓越建樹、能夠力挽狂瀾或開創盛世的傑出人物。
-
詞源與出處
- “經綸”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儒家經典《周易·屯卦》的象辭:“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這裡的“經綸”即指治理、經營的意思。
- “濟世”思想則深深植根于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理念。
- 将“經綸”與“濟世”組合成一個固定成語,用以形容治國安邦之才,其成熟運用可見于後世典籍。例如,在評價曆史人物時常用此語,如《三國演義》中形容諸葛亮等。
-
用法與語境
- 該成語是褒義詞,帶有極高的贊譽色彩。
- 常用于形容政治家、能臣、賢相等具有宏大政治抱負和卓越執政能力的人。
- 常與“之才”連用,構成“經綸濟世之才”,強調這是一種非凡的才能。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對“經綸”和“濟世”有詳細釋義,并收錄“經綸濟世”詞條,解釋為“處理國事,挽救時局”。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為規範現代漢語的權威詞典,其對“經綸”(整理蠶絲,比喻規劃、管理政治大事)和“濟”(對困苦的人加以幫助)的解釋,是理解“經綸濟世”現代用法的基礎。
- 《辭源》(商務印書館): 這部大型古漢語辭書對“經綸”的溯源(引《周易》)和釋義(引朱熹注“經者,理其緒而分之;綸者,比其類而合之”)提供了重要的曆史依據。
- 儒家經典《周易》(中華書局點校本):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是“經綸”概念的重要源頭。
- 曆史典籍(如《三國志》及裴松之注、後世史書或小說評述): 其中對傑出曆史人物(如管仲、諸葛亮等)的評語常包含或體現“經綸濟世”的内涵,是理解該成語實際運用語境的關鍵。
網絡擴展解釋
“經綸濟世”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經綸”原指整理絲線(經為理絲,綸為編繩),引申為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濟世”即救助世人。整體指具備治理國家、安定社會的才能。
二、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元代鄭光祖《伊尹耕莘》,形容治國安邦的謀略。
- 文學引用:《三國演義》中評價孫幹、糜竺等人“非經綸濟世之才”,《水浒傳》也以“無經綸濟世之才”形容吳用的謙辭。
三、成語特點
- 結構:聯合式成語,中性色彩,多作賓語或定語。
- 近義延伸:與“經世濟民”“治國安邦”等詞義相近,強調對國家與社會的治理能力。
四、現代意義
現代語境中,“經綸濟世”可引申為追求卓越、積極貢獻社會的心境,體現個人在專業或事業中實現價值的抱負。
五、示例
如《伊尹耕莘》中“學成經綸濟世之策”,或《水浒傳》中“胸次又無經綸濟世之才”,均用于描述治國才能的具備與否。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三國演義》《水浒傳》原文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搬弄是非闆閘包打聽包袱皮包絡邊戈表音法璧還玢璘財色柴抟長命富貴常庸蟲媒花慈壸打鬥膽瓶蕉電飯煲調譺放射性武器非罴瘋癫府幕福舍衮職紅顔薄命穢惡犟嘴蹇數衿抱京察菌類可憐生儡然累黍樂毅棗聯繫群衆麗春草六陽魁首名著泥丸盼接破瓜之年魄慮窮退丘陵曲子相公熱麻麻忍氣吞聲軟塌塌森朗時常世羅適物守藩束拘蘇公堤停火退槽王在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