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入的意思、地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入的解釋

土地的收入。指農産品。《新唐書·高適傳》:“地入有訖,而科斂無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地入(dì r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特征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土地或地域的歸屬與納入”。根據《漢語大詞典》與《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釋義,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描述領土的劃歸、賦稅的征收範圍,或行政區域的管轄關系。例如《漢書·食貨志》中“地入不足以供”即指土地産出無法滿足需求。

從構詞法分析,“地”為名詞,指土地、區域;“入”為動詞,表進入、納入,二者結合形成動賓結構,強調土地被整合或歸入特定範疇的動作過程。現代漢語中,該詞的使用頻率降低,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如《中國曆史地理學》中提及“地入”可反映古代政權對邊疆的控制策略。

需注意的是,當代部分方言(如晉語)仍保留“地入”的口語化表達,但語義偏向“土地收益”或“農作物收成”,與古漢語存在差異,此用法可見《漢語方言大詞典》。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4)
  3. 《中國曆史地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 《漢語方言大詞典》(複旦大學出版社,1999)

網絡擴展解釋

“地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詞義
    “地入”指土地的收入,具體指農産品。這一解釋在多個來源中均有明确記載,例如《新唐書·高適傳》中提到:“地入有訖,而科斂無涯”,意為土地産出的農産品有限,但官府征收的賦稅卻無止境。

  2.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與農業經濟相關的内容,強調土地作為生産資料産生的實物收益。其核心含義與現代“農業收入”或“土地産出”接近,但更側重自然經濟下的産物。

  3. 延伸理解
    從構詞角度看,“地”指土地,“入”有收入、納入之意,組合後特指土地的直接産出。這一詞彙反映了古代社會以農為本的經濟結構,以及賦稅制度對農業的依賴。

“地入”是曆史文獻中的經濟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分析其在不同典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新唐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繪鹎鴂艙面常娥長殇昌世出鏡寸磔誕妄不經導管締生東陵侯斷珪缺璧堆山積海耳治分時歌嘔公廁果品汗栗何國化手奬題嶕峣家用電器誡命祲氛經銷警訊靜夜思久等舉大事跨班鹿蹄率稅貿市媒紹糜粉米鹽牧騎腦幕内足鷗保翹英青李齊衾棄繻者乞養棋院讓抗然已三彭上肴社會意識省頭草衰莽霜菅四向特貸土巴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