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琳檄的意思、陳琳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琳檄的解釋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軍國書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琳 作諸書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頭風,是日疾發,卧讀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數加厚賜。”後因以“陳琳檄”泛指檄文。 唐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詩:“君草 陳琳 檄,我書 魯連 箭。” 明 邵璨 《香囊記·點将》:“一卷 呂公 書,七紙 陳琳 檄,甲兵十萬在胸中,筆底收功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陳琳檄”是中國古代文學典故,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典故

出自《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記載東漢末年文學家陳琳為袁紹撰寫讨伐曹操的檄文,文中痛斥曹操罪行,言辭犀利。後袁紹敗亡,陳琳歸附曹操,曹操惜其才,未加治罪,反任其為軍中文書,此後魏國重要檄文多出自陳琳之手。

二、核心含義

  1. 直谏精神的象征:體現不畏強權、敢于直言進谏的忠貞品格();
  2. 文章功用的典範:特指文筆犀利、具有震懾力的檄文,如《典略》記載曹操讀其檄文竟治愈頭痛,贊曰“此愈我病”();
  3. 才學受重的隱喻:後世文學中常借指才華受賞識,如李白詩句“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

三、文化影響

唐代詩人多化用此典,如劉長卿以“陳琳書記好”贊友人文才(),明代戲曲《香囊記》用“七紙陳琳檄”形容文書影響力(),可見其已成為中國文學中直言敢谏與文書典範的雙重文化符號。

四、現代用法

多用于褒揚文章筆力雄健,或比喻以文字揭露問題、伸張正義的行為。需注意其語境常帶有曆史厚重感,多出現于學術或文學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陳琳檄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