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望,侍奉。 宋 蘇轼 《與子安兄書》之一:“拜違十八年,終未有省侍之期。歲行盡,但有懷仰。” 清 陳夢雷 《抒哀賦》:“省侍莫餘親兮,藥石莫餘供;徒跋涉以閲年兮,豈王事之匪躬。”
“省侍”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讀音與結構
二、釋義與用法
三、文獻例證
四、近義詞與辨析
總結來看,“省侍”是兼具情感表達與行為描述的古典詞彙,多用于描述對尊長的關懷行動。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蘇轼文集或清代文學作品。
《省侍》(shěng shì)一詞是指對職務省級的政府官員的稱呼。這個詞源于古代官制,用來表示地位高、職務重的官員。
《省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心字底)和 “⼠”(立刀旁),部首分别是“⺈”和“刂”。
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5筆。
《省侍》一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在古代官制中,高級官僚中的省級官員被稱為“省侍”,以示他們職務重要、地位崇高。
《省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省侍」。
古代的《省侍》可以用「省」和「侍」兩個字分别表示。
1. 國家的重要會議上,省侍們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2. 他被提拔為省侍後,負責制定政府的重要政策。
1. 省級官員
2. 省長
3. 省府
4. 省會
5. 侍奉
6. 侍立
7. 侍從
1. 省級幹部
2. 高級官員
3. 官方代表
1. 普通職員
2. 基層幹部
3. 民衆代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