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銅的意思、赤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銅的解釋

(1).指純銅。也稱紅銅、紫銅。《管子·地數》:“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 元 楊載 《次韻子正雪中雜興》:“坐想玉堂風味在,赤銅官鼎試春茶。”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赤銅》:“赤銅出 川 、 廣 、 雲 、 貴 諸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煉取之。”

(2).古代傳說謂 昆吾之山 所出的銅,其色如火,質極堅,以鑄刀劍,鋒利無比。《山海經·中山經》:“ 昆吾之山 ,其上多赤銅。” 郭璞 注:“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周穆王 時 西戎 獻之,《屍子》所謂 昆吾 之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赤銅是漢語詞彙中對純銅或天然銅礦的特定稱謂,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赤銅指未經人工合金化的自然銅,因表面氧化後呈現暗紅色而得名。《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天然銅礦,亦指純銅”(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在傳統語境中,“赤”強調其色澤特征,與青銅(青綠色)、黃銅(金黃色)形成顔色區分。

二、化學成分特征 赤銅主要成分為銅元素(Cu),純度可達99.3%-99.9%。《金屬材料學》指出其晶體結構為面心立方晶格,密度8.96g/cm³,熔點1083.4℃,具有優良的導電導熱性能(來源:王永康著《金屬材料學基礎》,冶金工業出版社,2019年)。

三、曆史應用考據 考古發現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已使用赤銅制作工具。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中檢測到赤銅作為基材,佐證了《考工記》所載“六齊”青銅配方中赤銅的基準作用(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青銅器研究報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

四、文化象征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赤銅被賦予“天地精華”的意象。《本草綱目》将其列為藥材時特别注明:“赤銅味苦,平,微毒,能接骨續筋”(來源: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1977年)。明清時期鑄造的銅殿(如武當山銅殿)多選用赤銅,取其“純陽至正”的象征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赤銅”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材質定義
    赤銅即純銅,又稱紅銅或紫銅,因其呈現紅褐色而得名。它的純度極高(約99.9%),區别于含鋅的黃銅或其他合金銅。

  2. 物理特性

    • 顔色:紅棕色或紫紅色,氧化後呈紫色光澤。
    • 密度:約7.83 g/cm³,低于黃銅的8.93 g/cm³。
    • 性能:質地柔軟、延展性好,但強度較低,適合制作器皿或裝飾品。

二、傳說與曆史用途

  1. 昆吾山傳說
    古代文獻記載,昆吾山(《山海經》提及)産出的赤銅“色赤如火”,用以鑄造刀劍可“切玉如割泥”,被視為神兵利器。

  2. 實際應用

    • 古代用于制作茶具、鼎器等生活器物(如元代楊載詩中提到的“赤銅官鼎”)。
    •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其藥用價值,并提到四川、雲南等地為赤銅主要産地。

三、比喻與象征意義

赤銅常被用來比喻人品純正、正直無私,強調其“純粹無雜”的特質。例如成語“赤銅之心”形容人忠誠坦蕩。


四、與黃銅的對比

特性 赤銅(紅銅) 黃銅
成分 純銅(Cu≥99.9%) 銅鋅合金(Cu約60%)
顔色 紅棕色 淡金黃色
強度 較低 較高
用途 裝飾品、導電材料 機械零件、閥門等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用或化學性質分析,可參考《管子·地數》《山海經》及現代材料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黝暴擊八宥本原臂指長石躊躇滿志敦授兒啼帖凡使峯巘汞弧管教海立雲垂合年鴻宮火炕交拏集料進酒緊那羅空中結構狂簡匡糾拉包月老實話聯曹鬑鬑憐宥厲厲龍碛龍章馬兵猛虎深山磨勁怒臂陪拜偏善侵天萋萋讓木柔成若存若亡賒借申敕售賣順訪蘇幕遮歎觀止矣探警談證同心僇力外皮層望風希旨為荷五花大綁仙蝶顯慶辂險韻席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