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铜的意思、赤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铜的解释

(1).指纯铜。也称红铜、紫铜。《管子·地数》:“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 元 杨载 《次韵子正雪中杂兴》:“坐想玉堂风味在,赤铜官鼎试春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赤铜》:“赤铜出 川 、 广 、 云 、 贵 诸处山中,土人穴山采矿炼取之。”

(2).古代传说谓 昆吾之山 所出的铜,其色如火,质极坚,以铸刀剑,锋利无比。《山海经·中山经》:“ 昆吾之山 ,其上多赤铜。” 郭璞 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周穆王 时 西戎 献之,《尸子》所谓 昆吾 之剑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赤铜是汉语词汇中对纯铜或天然铜矿的特定称谓,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赤铜指未经人工合金化的自然铜,因表面氧化后呈现暗红色而得名。《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天然铜矿,亦指纯铜”(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在传统语境中,“赤”强调其色泽特征,与青铜(青绿色)、黄铜(金黄色)形成颜色区分。

二、化学成分特征 赤铜主要成分为铜元素(Cu),纯度可达99.3%-99.9%。《金属材料学》指出其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密度8.96g/cm³,熔点1083.4℃,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来源:王永康著《金属材料学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年)。

三、历史应用考据 考古发现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使用赤铜制作工具。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检测到赤铜作为基材,佐证了《考工记》所载“六齐”青铜配方中赤铜的基准作用(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青铜器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

四、文化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赤铜被赋予“天地精华”的意象。《本草纲目》将其列为药材时特别注明:“赤铜味苦,平,微毒,能接骨续筋”(来源: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1977年)。明清时期铸造的铜殿(如武当山铜殿)多选用赤铜,取其“纯阳至正”的象征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赤铜”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材质定义
    赤铜即纯铜,又称红铜或紫铜,因其呈现红褐色而得名。它的纯度极高(约99.9%),区别于含锌的黄铜或其他合金铜。

  2. 物理特性

    • 颜色:红棕色或紫红色,氧化后呈紫色光泽。
    • 密度:约7.83 g/cm³,低于黄铜的8.93 g/cm³。
    • 性能:质地柔软、延展性好,但强度较低,适合制作器皿或装饰品。

二、传说与历史用途

  1. 昆吾山传说
    古代文献记载,昆吾山(《山海经》提及)产出的赤铜“色赤如火”,用以铸造刀剑可“切玉如割泥”,被视为神兵利器。

  2. 实际应用

    • 古代用于制作茶具、鼎器等生活器物(如元代杨载诗中提到的“赤铜官鼎”)。
    •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药用价值,并提到四川、云南等地为赤铜主要产地。

三、比喻与象征意义

赤铜常被用来比喻人品纯正、正直无私,强调其“纯粹无杂”的特质。例如成语“赤铜之心”形容人忠诚坦荡。


四、与黄铜的对比

特性 赤铜(红铜) 黄铜
成分 纯铜(Cu≥99.9%) 铜锌合金(Cu约60%)
颜色 红棕色 淡金黄色
强度 较低 较高
用途 装饰品、导电材料 机械零件、阀门等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用或化学性质分析,可参考《管子·地数》《山海经》及现代材料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表姐妹並居播糈才郎蚕作插伙逞肆吃四方饭垂帘存全大有起色定配耳孙封父粉碎俯顺藁本羔犊宫教鼓倡咕嘟裹费国奉还舟寒抖抖行列寒武纪简讨继贰惊鸾回凤羁束纠众空造困蹙浪费鑪铸谩应马文南公鼎曲释伤风败化圣营耍花盘坦承塘卒蹄啮痛快同心扣团结一致宛肖玩幽萎落文笔匠卧榻岂容酣睡吴蔡伍乘乌角带伍弄陿坐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