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滿志的意思、躊躇滿志的詳細解釋
躊躇滿志的解釋
[enormously proud of one's success] 悠然自得,心滿意足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莊子·養生主》
詳細解釋
心滿意足,從容自得的樣子。《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碧山 詠物諸篇……就題論題,亦覺躊躇滿志。” 茅盾 《有志者》:“然而也許因為白天睡過中覺,也許因為躊躇滿志,他倒睡不着了。”
詞語分解
- 躊躇的解釋 ∶猶豫不決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 。;;《三國演義》 ∶思量,考慮他兩個眉來眼去,不由我暗暗躊躇,似這般啞謎兒怎猜做?;;元; 關漢卿《魯齋郎》 ∶停留;徘徊不前蹇淹留而躊躇。;;宋玉《九辯》 ∶得意
- 滿志的解釋 猶滿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工部·京師營造》:“天家營建,比民間加數百倍,曾聞 乾清宮 窗槅一扇,稍損欲修,估價至五千金,而内璫猶未滿志也。” 清 周亮工 《贈膠西張用之》詩:“如此巖居應滿志
網絡擴展解釋
“躊躇滿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chóu chú mǎn zhì,由“躊躇”(從容自得或猶豫)和“滿志”(心滿意足)組成,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或經過思考後充滿自信的狀态。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廚師解牛後“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既展現技藝純熟後的從容自得,也隱含對成果的滿意。
三、用法與場景
- 褒義傾向:多用于形容成功後的自信與滿足,如“他獲獎後躊躇滿志,計劃下一步研究”。
- 中性描述:也可指因得意而顯得驕傲的狀态,如“他躊躇滿志的姿态引起他人不滿”。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常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躊躇滿志地發表演講”。
四、注意要點
- 區别于單純猶豫(“躊躇”在此語境中更強調從容而非遲疑)。
- 現代多用于書面表達,口語中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躊躇滿志》的意思:
躊躇滿志(chóu chú mǎn zhì)是形容一個人充滿自信、滿懷志向和決心的狀态。當一個人有堅定的目标和信心,并且全力以赴去實現這個目标時,他可以用“躊躇滿志”來形容自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躊躇滿志》的拆分部首是足(⻊)、心(⺗)、滿(氵)和言(言)。其中,足、心和言是單獨的部首,滿是由氵(三點水)作為偏旁組成。
來源和繁體:
《躊躇滿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墨子·公輸》:“公輸牙與墨子遊于宋,舍丘墓,躊躇滿志而歸。” 這句話的意思是公輸牙在前往宋國的路上因為滿懷志向而猶豫不決,最終又滿懷自信地回去了。
在繁體字中,“躊躇滿志”保持相同的意思和形狀,沒有太大改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由于《躊躇滿志》是現代漢字組合,所以在古代并沒有這個詞的寫法,其字形也是比較新的。
例句:
1. 在考試前,他躊躇滿志地準備了一個月,最終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組詞:
躊躇、滿懷、志向
近義詞:
雄心勃勃、鬥志昂揚、士氣高昂
反義詞:
喪失信心、灰心喪氣
希望這些相關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