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hyme of rarely used words] 韻字生僻難押的詩韻
及至輪到妹子,又是險韻,想了許多句子,再也壓不穩。——《鏡花緣》
險僻難押的詩韻。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餘六人懽然相得,羣居終日,長篇險韻,衆製交作。”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以第二人作《西廂》,即不敢用此險韻矣。” 陳毅 《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詩:“衾寒難入夢,險韻詩自課。”
“險韻”是古典詩詞創作中的術語,指使用生僻、艱澀或難押的字作為韻腳,既體現技巧的挑戰性,又能通過巧妙處理達到自然流暢的效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險韻指在詩詞中選用生僻字或難押的韻部進行押韻。這類韻腳因使用頻率低、組合難度大,容易造成“湊韻”的弊端,但詩人通過高超技巧可将其轉化為精妙之作。
總結來看,險韻是詩詞創作中兼具挑戰性與藝術性的手法,需結合字詞選擇與語言功底,方能達到“驚警險峻”又自然妥帖的效果。
險韻是一個成語,意為含有險要的韻緻或有刺激和危險的意味。
險韻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阝”(阜),表示土堆,右邊是“音”(音),表示聲音。其中,“阝”為3畫,“音”為9畫。
險韻最早出現在《詩經·召南·野有死麕》一篇中,“險音宅室,深似廬㟭。險韻三娑,豈敢望雲霓”。
險韻的繁體字為「險韻」。
古時候,漢字“險韻”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1. 這首詩的險韻讓人回味無窮。 2. 這個電影充滿了險韻,讓人屏息以待。
1. 險峻: 含有險要的形勢或景色。 2. 險惡: 指危險惡劣的環境。 3. 險要: 指地勢險要或形勢危險的地方。
刺激、驚險、危險、激動
平靜、安全、安定、無風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