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啼帖的意思、兒啼帖的詳細解釋
兒啼帖的解釋
舊俗張貼在外,用以防止小孩夜間啼哭的字條。
詞語分解
- 兒的解釋 兒 (兒) é 小孩子:兒戲。 年輕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兒。兒女情。 男孩子:兒子。生兒育女。 雄性的馬:兒馬。 女 兒 (兒) 作助詞(同前一字連成一個卷舌音):小孩兒。 女 筆畫數:; 部
網絡擴展解釋
“兒啼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兒啼帖”指舊時民間習俗中張貼在外的字條,用于防止嬰兒夜間啼哭。該詞由“兒”(嬰兒)、“啼”(哭泣)、“帖”(張貼的文書)三字構成,字面可理解為“止住嬰兒啼哭的張貼告示”。
二、曆史淵源
- 起源時間:據清代姚範《援鹑堂筆記》記載,此習俗至少可追溯至晉代,晉人束晳《近遊賦》中已有“書兒啼于客堂”的描述。
- 操作方式:将寫有特定語句的字條張貼于路口或顯眼處,行人每讀一遍,據信可止住嬰兒啼哭。
三、文化内涵
- 民間信仰:反映了古代對文字魔力的崇拜,認為特定文字組合具有驅邪鎮祟的功能。
- 聲音象征:該詞後來衍生出比喻義,可形容“響亮持久的聲音”,如演唱會的歡呼聲、戰場的鼓聲等。
四、現代認知
如今“兒啼帖”主要作為民俗研究材料存在,《漢語大詞典》《漢典》等工具書均收錄該詞條。其實際使用已隨科學觀念普及而消失,但在方言俗語中仍有痕迹。
注:如需了解具體張貼内容或更詳盡的民俗案例,可查閱《援鹑堂筆記》《藝文類聚》等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兒啼帖: 這個詞起源于漢字,意思是兒童哭泣的帖子。它的部首是兒和帖,兒為漢字的部首之一,表示與兒童有關的意思。帖為古代記錄信息的工具,後來泛指文件、筆記等。兒啼帖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兒"(2畫)+ "帖"(8畫)。
這個詞在古代出現的時候,其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在繁體字中,兒啼帖可能會以"兒啼帖"的形式出現。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變化,但整體意思沒有改變。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忙着寫兒啼帖,記錄下孩子們的發展情況。
2. 她用兒啼帖記載下寶寶的成長點滴。
這個詞的組詞:兒童, 啼哭, 記錄
近義詞:兒哭帖
反義詞:兒笑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