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鞚的意思、放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鞚的解釋

放松馬勒。 唐 白居易 《閑出覓春戲贈諸郎官》詩:“放鞚體安騎穩馬,隔袍身暖照晴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放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文學出處

該詞可見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閑出覓春戲贈諸郎官》:“放鞚體安騎穩馬,隔袍身暖照晴陽。” 此處通過“放鞚”描寫騎馬時放松缰繩的閑適狀态,展現春日遊賞的悠然心境。

關聯延伸

補充說明

“鞚”字從“革”(皮革),與馬具相關,其構形也隱含“掌控”之意(參考“臤”字中“臣”與“又”組合的掌控含義),因此“放鞚”不僅指動作,也暗含解除束縛的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用法或完整詩詞背景,可查閱《白居易詩集》或相關古代漢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鞚的意思

《放鞚》(fàng yǒ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放開馬鞚,讓馬自由奔跑。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放鞚”的部首是馬(馭部),由14畫構成。

來源

《放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騎馬文化。在古代,人們用鞚(ɡǒng)來束縛馬匹,控制它們的行動。而放鞚表示當馬匹被釋放出來,擺脫了束縛,得以自由奔跑。

繁體

繁體字“放鞚”的寫法為「放鞚」。在繁體字的用法中也有着相同的意思和拆分部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其意思和拆分部首與現代相同。寫作《放鞚》的方式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的形狀與繁體字相似。

例句

1. 馬兒奔騰起來,放鞚前行。

2. 他給馬兒放了鞚,讓它在草原上自由奔跑。

組詞

1. 放縱(fàng zòng):放任自由行動。

2. 放肆(fàng sì):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近義詞

釋放、解放。

反義詞

束縛、約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