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種治國的手段,指號令、斧钺、祿賞。《管子·重令》:“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斧鉞也,祿賞也……非號令毋以使下;非斧鉞毋以威衆;非祿賞毋以勸民。”
“三器”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
源自《管子·重令》,指治理國家的三種核心手段:
《管子》強調三者缺一不可:“非號令毋以使下,非斧鉞毋以威衆,非祿賞毋以勸民”(原文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擴展解釋為個人素質的三方面:
此用法可能與《論語·陽貨》中“君子不器”(指君子應全面發展)的解讀相關,但并非古籍原義。
《三器》是一個漢字詞組,指的是古代傳統文化中的三種重要的器物。這三種器物分别是:琴、棋、書。
《三器》的拆分部首為“皿”,它屬于象形字部首。筆畫數為五畫。
《三器》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化中的三種最重要和高尚的藝術形式和活動,分别是音樂演奏、棋藝、書法。這些藝術形式和活動在古代被認為是學者和士人的必備素養。
《三器》的繁體為「三器」,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意思和拆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三器》在古時候的寫法仍然是「三器」,沒有特别的變化。
1. 她能彈琴、下棋、寫書法,真是個文化修養很高的女孩。
2. 在古代的士人中,學習琴棋書法被認為是追求高尚品味的象征。
3. 學習三器,是每位古代士人的必修課程。
古代文化中與《三器》相關的組詞有:琴棋書法、四器、文人四寶等。
與《三器》近義的詞語有:文人雅事、士人娛樂活動等。
與《三器》反義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因為《三器》代表的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藝術形式和活動,沒有明确的相反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