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器的意思、三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器的解釋

三種治國的手段,指號令、斧钺、祿賞。《管子·重令》:“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斧鉞也,祿賞也……非號令毋以使下;非斧鉞毋以威衆;非祿賞毋以勸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中對“三器”的解釋包含三個層面:

  1. 禮制器物:指古代祭祀、朝聘等禮儀中使用的三種核心器具,即玉器、青銅器和陶器。《周禮·春官》記載“三器備而禮成”,體現其作為等級制度與禮樂文明的重要載體。

  2. 哲學概念:在《荀子·富國》中,“三器”被引申為治國的三種手段:“道、法、權”,分别對應治國理念、法律規範和權變策略,強調三者相輔相成的治理智慧。

  3. 軍事器械:《武經總要》将“三器”定義為冷兵器時代的弓弩、長矛與盾牌,作為古代軍隊基礎作戰裝備,其組合使用體現了攻防一體的戰術思想。

網絡擴展解釋

“三器”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

一、傳統文獻中的治國三器(主流含義)

源自《管子·重令》,指治理國家的三種核心手段:

  1. 號令:政令法規,用于統一國家意志;
  2. 斧钺:象征刑罰與軍事威懾,維護社會秩序;
  3. 祿賞:通過物質獎勵激勵民衆,促進生産發展。

《管子》強調三者缺一不可:“非號令毋以使下,非斧鉞毋以威衆,非祿賞毋以勸民”(原文見)。


二、現代引申義(少數詞典收錄)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擴展解釋為個人素質的三方面:

  1. 才能:專業能力與智慧;
  2. 品德:道德修養;
  3. 儀表:言行舉止的得體性。

此用法可能與《論語·陽貨》中“君子不器”(指君子應全面發展)的解讀相關,但并非古籍原義。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姐把都白搭臕息别縣吵包子塵鞿詞彩啗悅大旨殿堂樓閣吊朵疊燮定從對襯惡酒防微慮遠泛灑覆潤杠架閣梁戈刃珩黻華晖惶疑翚構悔戾昏耗绛都春艱酷減粜夾衫精驢開具箜篌窟藏拉談連敖簾視壁聽料堆靈誨林郎洛苑明肅闵念甯晏抛物面鏡傾倒耆壽日圍社伯肅拜踏槐花天工天監跳高頭頭斡旋無悖歇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