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靡慝 ”。
“靡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放縱無度
指行為不受約束、過度放縱,常用于批評或警示(如描述)。例如:“他生活靡忒,終緻家財散盡。”
通“靡慝”
意為“不變更、不改變”,源自《詩經·鄘風·柏舟》中的“之死矢靡慝”,表示至死不變(如引用文獻)。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詩經》相關注解(如、的文獻來源)。
《靡忒》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通常表示人的品德不端、輕佻放蕩、放縱不羁。
《靡忒》由靡和忒兩個部分組成。
靡的部首為革,總筆畫數為14。
忒的部首為心,總筆畫數為7。
《靡》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古時候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放縱不羁。
而《忒》最早起源于金文,意指縱容放縱、放任自流。
《靡忒》的繁體字為「靡」和「忒」。
在古代,靡字的形狀與其現代形态基本一緻,而忒字的形狀則與現代形态有所不同,更加象形。
他的行為舉止十分靡忒,完全不顧及别人的感受。
靡革(形容人的品行可恥)、靡費(奢侈浪費)、忒忙(過于匆忙)等。
放蕩、狂放、草率、輕佻。
莊重、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