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松马勒。 唐 白居易 《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诗:“放鞚体安骑稳马,隔袍身暖照晴阳。”
放鞚(fàng kò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动词短语,其核心含义指放松或放开驾驭马匹的缰绳,引申为纵马奔驰或解除约束。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用法及文化意象分述:
本义
指松开系在马嘴旁的皮革缰绳(鞚),使马摆脱人为控制。
▶《汉语大词典》释:“放,解脱;鞚,马勒。谓驰马。”
▶《古代汉语词典》注:“放开马缰,任马奔驰。”
引申义
源于古代马具“马勒”(嚼口与缰绳的统称)。《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鞚”,但《玉篇·革部》释:“鞚,马勒也。”其字形从“革”(皮革),表明与皮革制马具相关。
动宾结构,“放”表动作,“鞚”为受事对象,整体凸显对马匹控制的解除。
在古诗文中,“放鞚”常承载以下意象:
▶ 陆游《春感》:“射雉西郊常命中,放鞚南陌试鸣鞭。”——展现骑射者的英姿。
▶ 王维《归辋川作》:“东皋春草色,放鞚一相过。”——以纵马喻身心解脱。
▶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放鞚倚扶桑,垂鞭策羲和。”——借放鞚喻超脱世俗桎梏。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册第1221页。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87页。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华书局,2013年,第108页;《玉篇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 陆游《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卷三十二。
: 王维著,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卷二。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国学大师数据库查阅。
“放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可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放鞚体安骑稳马,隔袍身暖照晴阳。” 此处通过“放鞚”描写骑马时放松缰绳的闲适状态,展现春日游赏的悠然心境。
“鞚”字从“革”(皮革),与马具相关,其构形也隐含“掌控”之意(参考“臤”字中“臣”与“又”组合的掌控含义),因此“放鞚”不仅指动作,也暗含解除束缚的引申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用法或完整诗词背景,可查阅《白居易诗集》或相关古代汉语工具书。
鳌背北朔避兵必索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长褂唱双簧传为佳话吹拍篡虐盗言刀碪凡气飞黄浮报公表皈向蛊杀汉宫诃斥后皇怀慕滑天下之大稽火剪较雠胶折计册蛣蜣竞技旌孝静正廐苑扣子莲舟立地成佛里域陋疾没打紧密意平贴乾着清斋器藴鼩鼱日道丧仆三家藷伞檐山形身长沈德衰节怂惥铁围山偷声团宴屯邸文衡先买小国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