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亸鞚的意思、亸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亸鞚的解釋

松弛馬勒。 唐 杜甫 《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嚲鞚淩紫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 彖 ( 盧彖 )以雕幰載妓,微服嚲鞚,縱觀於側。” 宋 孫光憲 《生查子》詞:“暖日策花騘,嚲鞚垂楊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亸鞚”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拆分解釋:

1. 亸(duǒ)
本義為下垂,常用于形容物體自然垂落的狀态。如唐代岑參《和刑部成員外秋夜寓直》中“竹喧交砌葉,柳亸拂窗條”,即用“亸”描繪柳枝低垂的景象。

2. 鞚(kòng)
指馬籠頭或控制馬的缰繩,如《說文解字》釋為“馬勒”,《樂府詩集·木蘭詩》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的“辔頭”即與“鞚”相關。

組合義
“亸鞚”字面可理解為“松弛馬籠頭”,引申為放松缰繩、緩行的狀态,常見于古詩詞中形容騎馬時的從容姿态。例如,唐代詩人李賀《馬詩》中“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的意象,便隱含對鞍鞯、缰繩的描寫。

建議
由于該詞較為罕見,具體語境中的用法需結合文獻分析。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詩詞注解類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亸鞚 (luò kōng) 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淩亂、混亂不堪。下面将分别介紹亸鞚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亸鞚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部為亻 (人) 部,下部為井 (二點水) 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1筆。 來源: 亸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雖然它的具體來源尚不清楚,但可以看出它是根據古代文字的寫法和造字規律而形成的。 繁體: 亸鞚在繁體字中仍然保持亸鞚這樣的寫法,沒有其他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亸鞚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由于古代文字的演變和流傳,一些字形可能發生了變化,但整體上仍然能夠辨認出它們的基本含義。 例句: 1. 整個房間一片亸鞚,書籍和雜物堆滿了地闆。 2. 峰會現場因為無序排隊而亸鞚不堪。 組詞: 亸鞚可以作為其他詞語的組成部分,例如:亸鞚不堪、亸鞚紛亂等。 近義詞: 與亸鞚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混亂、雜亂、淩亂等。 反義詞: 與亸鞚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整齊、有序、規整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