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鑿方枘的意思、圜鑿方枘的詳細解釋
圜鑿方枘的解釋
見“ 圓鑿方枘 ”。
詞語分解
- 圜的解釋 圜 á 圍繞:轉(僴 )圜。圜流九十裡。 圜 á 同“圓”。 指天體:“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筆畫數:; 部首:囗; 筆順編號:
- 方枘的解釋 方形的榫頭。方枘不能入圓孔,比喻不相投合。 唐 陸龜蒙 《寄懷華陽道士》詩:“我悲雌伏真方枘,他騁雄才似建瓴。” 宋 秦觀 《送劉貢夫舍人》詩之二:“ 觀 也本諸生,早與世參商。方枘不量鑿,交親指
網絡擴展解釋
“圜鑿方枘”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huán záo fāng ruì(部分文獻中“鑿”也可讀zuò)。
- 本義:指圓形的卯眼(鑿)與方形的榫頭(枘)無法契合。
- 比喻義:形容兩者格格不入、互不相容,常用于表達觀念、性格或事物之間的對立矛盾。
二、詳細釋義
-
字面解析:
- 圜:圓形;鑿:木器上的孔洞(卯眼)。
- 方:方形;枘:木器的凸起部分(榫頭)。
- 兩者形狀不匹配,無法組裝,引申為“不協調、難以相容”。
-
文化背景:
- 成語源自《楚辭·九辯》:“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
- 戰國時期常以此比喻儒家的仁義主張與諸侯争霸的現實矛盾。
三、近義詞與例句
- 近義詞:方枘圓鑿、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 例句:
- 學術研究中,若方法論與研究對象“圜鑿方枘”,則難有成果。
- 三國諸葛亮曾用“圓鑿不可方枘”形容治國策略的適配性。
四、注意
此成語常與“方枘圜鑿”混用,實為同義異序表達(參考來源:)。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查閱《楚辭》或漢典網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圜鑿方枘》的意思
《圜鑿方枘》是一個成語,意為将圓的雕鑿成方形,将方的雕鑿成圓形,形容說話或做事反複無常,不堅定,沒有始終一緻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圜鑿方枘》的拆分部首是“囗”、“工”和“林”。它的總筆畫數為29。其中,“囗”部首的筆畫數為3,“工”部首的筆畫數為3,“林”部首的筆畫數為12,中間的“鑿”字的筆畫數為11。
來源
《圜鑿方枘》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左傳·夾谷傳》中的一段文字:“可以鈎玄,可以驗側缺,可以定方圓,不可以圜鑿方枘。”
繁體
《圜鑿方枘》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圜鑿方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圜鑿方枘》中的一些字的古漢字寫法如下:圜(囗元)鑿(工出)方(四方)枘(木聚)。
例句
他的态度一會兒圓,一會兒方,不可謂不圜鑿方枘。
組詞
組詞:圜圈、方正、鑿眉穿雲。
近義詞
近義詞:反複無常、善變、易變。
反義詞
反義詞:堅定、一緻、始終如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