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well-versed in] 熟習
娴習禮儀
熟習。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笏囊佩袋》:“先朝太常卿,多以黃冠充之,如 蔣守約 、 崔志端 之屬,至列銜宗伯,亦以此輩嫺習科儀,進止合節,儒臣或倉惶失措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恒娘》:“ 恒娘 曰:‘子歸矣!攬鏡而嫺習之,術無餘矣。’” 清 沈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觴政儂頗嫻習,從未聞有此令,願受教。” 秦牧 《藝海拾貝·蒙古馬雕塑》:“娴習騎術的牧民騎在馬背上,仿佛和馬融為一體。”
“娴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娴習”由“娴”(xián)和“習”(xí)組成。
多用于描述技能、知識或儀态方面的熟練程度,例如:
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常見,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姓名學分析,可參考相關來源。
娴習,是一個包含兩個部首的漢字,其中“娴”部由女性的相關形狀組成,它的本義是美好、剛正之意;而習部則代表了學習、實踐的概念。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娴”部分由“女”、“山”、“山”三個部分組成,總共有10畫;
- “習”部分則是由“丄”和“八”兩個部分組成,共有5畫。
來源與繁體:
- “娴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民勞》一篇中,用于形容一種美好的品質;
- 在繁體中,“娴習”這兩個字的寫法為「嫻習」。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娴”在古代的楷書中,有時會采用“女主子”代替,用以表現這個字的原始形态;
- “習”一詞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寫作「習」,其字形相似,隻是多了一點“鳥”的意象。
例句:
- 她娴習的舉止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
- 這個藝術家通過長期的娴習,成就了他在繪畫領域的卓越成就。
組詞:娴辭(優美的言辭)、習慣(經常做的事情)、娴熟(熟練)、習俗(社會習慣)、娴雅(優美高雅)。
近義詞:修養、修煉、學習。
反義詞:粗俗、散漫、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