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亸鞚的意思、亸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亸鞚的解释

松弛马勒。 唐 杜甫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嚲鞚凌紫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彖 ( 卢彖 )以雕幰载妓,微服嚲鞚,纵观於侧。” 宋 孙光宪 《生查子》词:“暖日策花騘,嚲鞚垂杨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亸鞚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古语词汇,其释义可从字形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1. 字义解析:

    • “亸”(duǒ)本义为“下垂”,《说文解字》中释为“垂也”,常用于形容物体低垂的状态。
    • “鞚”(kòng)指马勒,即驾驭马匹的缰绳,《玉篇·革部》载:“鞚,马勒也”。

      二字组合后,“亸鞚”字面义为“放松马勒”,引申为停止驱策、任马缓行的动作。

  2. 文献用例:

    该词可见于古典诗文,如宋代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诗“松风破梦饮颀半,梅影亸鞚清溪长”,此处“亸鞚”既写马匹停驻的实景,又暗喻诗人闲适的心境。

  3. 文化关联:

    在古代骑射文化中,“亸鞚”与“控弦”“执辔”等词汇形成对照,多用于描绘行旅、狩猎场景中的短暂休憩,体现动静结合的意境。

参考来源:《说文解字》《玉篇》《全宋诗》。

网络扩展解释

“亸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单字拆分解释:

1. 亸(duǒ)
本义为下垂,常用于形容物体自然垂落的状态。如唐代岑参《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中“竹喧交砌叶,柳亸拂窗条”,即用“亸”描绘柳枝低垂的景象。

2. 鞚(kòng)
指马笼头或控制马的缰绳,如《说文解字》释为“马勒”,《乐府诗集·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辔头”即与“鞚”相关。

组合义
“亸鞚”字面可理解为“松弛马笼头”,引申为放松缰绳、缓行的状态,常见于古诗词中形容骑马时的从容姿态。例如,唐代诗人李贺《马诗》中“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的意象,便隐含对鞍鞯、缰绳的描写。

建议
由于该词较为罕见,具体语境中的用法需结合文献分析。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诗词注解类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暧昧不明安劝白雀碚磊悖乱表贤不典猜祸长兹成见城坞陈诗触目经心醇朴错辅单食东坛斗星吨级蛾度虵行翻译官飞表飞精给脸工矿企业犷烈幻身花坞袷车简牍鞬腰检则剿儿九铢卷掳老斵轮陵敝灵敏冒取面红面赤疟寒偏据飘殚评説丕训前月清咏圈牢誓檝饰让时时刻刻霜痕俟畿随机存取存储器肃疎颓阙微胤详较下视蟹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