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膏的意思、殘膏的詳細解釋
殘膏的解釋
殘馀的燈油。亦指将滅的燈。 宋 陸遊 《五更讀書示子》詩:“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盞殘膏未為費。” 明 沉自然 《曉别曲》:“殘膏無燄淚花紅,不語含顰兩相向。”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殘膏的燈火照着殘妝,粉有些退了。”
詞語分解
- 殘的解釋 殘 (殘) á 害,毀壞:殘害。摧殘。 不完全,餘下的:殘餘。殘陽。殘存。殘廢。殘佚。苟延殘喘。 兇惡:殘忍。殘酷。兇殘。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網絡擴展解釋
“殘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殘餘的燈油或即将熄滅的燈火。例如:
- 陸遊《五更讀書示子》中“半盞殘膏未為費”,描述深夜讀書時燈油将盡的場景;
- 魯迅《故事新編·奔月》用“殘膏的燈火”烘托人物疲憊狀态。
二、文學意象
在古詩文中常作為時間流逝或孤寂心境的象征。如明代沈自然《曉别曲》中“殘膏無燄淚花紅”,通過殘燈暗火映射離别愁緒。
三、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剩餘的精力、資源(如“耗盡殘膏完成項目”),但此用法多見于比喻性表達,傳統文獻中未見此義項。
四、字形溯源
“膏”本義為油脂,古代燈油多用動物脂肪煉制,“殘膏”一詞直觀體現了古代照明方式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殘膏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物剩餘的油脂或液體。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殳”部,右邊是“⺮”部。它的筆畫數目是12畫。殘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典籍《禮記·曲禮上》,表示殘餘的物質,不僅僅局限于油脂領域。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殘膏的字形比現代标準字體更加獨特。以下是一個使用殘膏的例句:這碗面條裡的殘膏還能拿來炒菜。與殘膏相關的組詞可能有:殘膏剩飯、殘膏剩湯等。在形容油脂殘餘方面,近義詞可能包括剩香、餘香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幹涸、枯竭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