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警覺醒悟;使人警覺醒悟。 元 範康 《竹葉舟》第四折:“如今 陳季卿 尚未來,我等無事,暫到長街市上,唱些道情曲兒,也好警醒世人咱。” 清 徐士銮 《宋豔》卷十一:“此詩如清夜鐘聲,亦曾警醒多少癡夢否?” 瞿秋白 《亂彈·新英雄》:“誰知道他們之中已經有了最後的警醒了的人呢?” 馬南邨 《燕山夜話·黃金和寶劍的騙局》:“這個故事發生在 唐 代, 李肇 把它記錄下來,目的大概是想警醒後人不要再受騙。”
(2).謂睡眠中容易覺醒。《紅樓夢》第七七回:“ 寶玉 夜間膽小,醒了便要喚人,因 晴雯 睡卧警醒,故夜間一應茶水、起坐呼喚之事,悉皆委他一人。” 魯迅 《呐喊·阿Q正傳》:“況且做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鷹不吃窩下食’,本村倒不必擔心;隻要自己夜裡警醒點就是了。” 朱自清 《背影》:“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
“警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睡眠時易醒
指人在睡眠中容易覺醒,保持較淺的睡眠狀态。
例句:如《紅樓夢》中描述晴雯“睡卧警醒”,指她夜間能敏銳察覺動靜。
警戒醒悟
指通過反思或外界提示而保持警覺、醒悟,常用于對錯誤或教訓的總結。
例句:曆史教訓“鑒往知來,值得我們警醒”。
使動用法
表示“使人警覺醒悟”。
例句:元代戲曲《竹葉舟》中“警醒世人”;現代用法如“警醒世人勿重蹈覆轍”。
精神層面的警惕
在宗教或哲學語境中,強調内心對負面影響的防禦,如關注思想、行為的純潔性。
引用:《箴言》4:23提到“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紅樓夢》《竹葉舟》等文獻。
《警醒》是一個動詞,意思為提醒、警告或使意識到某種情況的存在。它能表示通過思考、觀察或經驗教訓而引起人的警覺和警惕。
《警醒》這個詞由“言”和“醒”兩個部首組成。
“言”是表示語言、說話的意思,是一個常用的部首。
“醒”是指蘇醒或清醒,在此處作為一個部首表示與酒精相關的事物,比如酒、釀造等。
根據漢字的構成規則,它的筆畫數為22畫。
《警醒》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其最早的用法可以追溯到《禮記·大學》一書。在這本經典著作中,它被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培養自己的修養和學識上的覺悟和警覺。
《警醒》的繁體字是「警醒」。
《警醒》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警”字的舊寫形式是“敬”,表示尊敬或警惕;而“醒”字的古稱為“酲”,意味蘇醒或清醒。
1. 他的話語使我警醒,更加小心了解他的真實意圖。
2. 學習曆史可以讓人警醒過去的錯誤,避免再次犯下相同的錯誤。
3. 這次的失敗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警醒,我們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1. 警惕:表示注意和小心。
2. 警報:表示警示和通告。
3. 警察:表示執行法律和維護治安的人員。
4. 警覺:表示對危險或問題的敏感和警惕。
1. 提醒:表示通過信息或行動對某人進行警告或告知。
2. 警告:表示對某人或某物的明确威脅或不良後果的告知。
3. 警覺:表示對潛在危險或問題的敏感和警惕。
1. 無視:表示對警告或提醒的忽視或不予理會。
2. 忽略:表示對警告或提醒的不在乎或不重視。
3. 麻木:表示對警覺或關注的缺乏,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