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慕的意思、敦慕的詳細解釋
敦慕的解釋
勉力。《荀子·儒效》:“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聖人也。”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引之 曰:“敦、慕,皆勉也。《爾雅》曰:‘敦,勉也。’《大戴記·五帝德篇》曰:‘幼而彗齊,長而敦敏。’《内則》曰:‘惇行孝弟。’敦、惇古字通。是敦為勉也。《説文》:‘慔,勉也。’《爾雅》曰:‘慔慔,勉也。’《釋文》:‘慔,音墓,亦作慕。’是慕為勉也。此承上文而言,言能行之,則為士,行而加勉,則為君子。故《曲禮》雲:‘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非徒厚慕之而已也。”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慕的解釋 慕 ù 向往,敬仰:慕名。羨慕。仰慕。愛慕。景慕。敬慕。 思念,依戀:思慕。 姓。 筆畫數:; 部首:小;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敦慕”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進行辨析:
一、《荀子》原典的解釋(主流觀點)
根據《荀子·儒效》記載:“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聖人也。” 王先謙在《集解》中引用王引之的注釋,指出“敦、慕,皆勉也”,即“敦慕”意為勉力、勤勉。此處“敦”通“惇”,表示敦促、勤勉;“慕”通“慔”,《說文解字》釋為“勉也”。
二、現代誤讀的常見解釋
部分現代辭書(如)将“敦慕”解釋為“崇敬、贊美”,認為“敦”表尊敬,“慕”表向往。但這種解讀與《荀子》原文語境不符,可能是望文生義産生的誤解。
- 本義:源自《荀子》,強調“勤勉努力”,如“敦慕焉”指在行動基礎上更加勉力,方可成為君子。
- 演變:現代存在誤用為“崇敬”的情況,但缺乏權威文獻支持。
- 使用建議:在古文解讀或學術研究中,應采用《荀子》的“勉力”釋義;日常使用若需表達敬慕之情,建議選用其他明确詞彙如“景仰”“欽慕”。
注:各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荀子》注疏本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慕(dūn mù)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一種深厚而真摯的崇敬和向往之情。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其中“敦”表示厚重和真誠,“慕”表示向往和崇拜。整個詞語包含有11個筆畫。
《敦慕》這個詞語的來源尚不确切,但在古代漢語中已有使用。在繁體字中,該詞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敦慕》這個詞的含義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個關于《敦慕》的例句:
他對老師的知識淵博和言傳身教深感敦慕。
一些以“敦慕”為核心的組詞有敦敬、敦本、慕名、慕課等。近義詞包括崇敬、仰慕、敬仰等。而與《敦慕》相對的反義詞可能是厭惡、鄙視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