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殁世的意思、殁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殁世的解釋

(1).終生;終其一生。《墨子·節用中》:“古者明王聖人,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彼其愛民謹忠,利民謹厚,忠信相連,又示之以利,是以終身不饜,殁世而不卷。” 漢 徐幹 《中論·考僞》:“ 仲尼 惡殁世而名不稱。”

(2).去世。 唐 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殁世於 夏陽縣 之私第。” 明 沉維材 《<四溟詩話>跋》:“殁世既久,又得 甫草 、 石齋 為之表彰, 四溟 可以無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殁世”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死亡”或“終其一生”。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殁”通“沒”,意為生命終結,“世”指代人的一生或所處時代,組合後既可表達“離世”的客觀事實,亦可引申為“畢生堅守”的主觀意志。

從詞源角度考據,“殁”字最早見于先秦典籍,《禮記·檀弓》載“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蓋寝疾七日而殁”。此處“殁”即指生命終結。“世”在甲骨文中象形為三十,後衍生出“世代”“一生”等時間維度含義。

該詞在古籍中有雙重應用場景:

  1. 逝世義: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伯樂既殁世兮,骥焉程兮”,喻指賢者離世;
  2. 終身義:《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中的“沒世”即同“殁世”,強調貫穿一生的志向。

權威典籍《十三經注疏》與《說文解字段注》均佐證,“殁世”在訓诂學中屬于古今字演變範例,漢代以前多作“沒世”,魏晉後逐漸規範為“殁世”。現代漢語中該詞雖不常用,但仍在曆史文獻研究、古典文學賞析等專業領域保持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殁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終其一生/終生
    指貫穿整個生命的過程,強調時間上的延續性。例如《墨子·節用中》提到“殁世而不卷”,意為終生不倦怠。漢代徐幹《中論·考僞》中“仲尼惡殁世而名不稱”,也指孔子擔憂終生名聲不顯。

  2. 去世/死亡
    表示生命的終結,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如唐代元稹在墓志銘中寫道“殁世於夏陽縣之私第”,即指逝于家中。明代沈維材的《四溟詩話》跋文也以此義描述人物離世。

注意: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嚴肅文學語境。其引申義(如國家滅亡、事物消亡)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案秤鮑老兒誖語邊蕃柴毂赤鷩癡獃踹知棰撻寸心痤疿剬削訛佚豐狐扶危濟急歌筵宮音鼓亂顧天豪隽後路黃駓降封降割繼後稽檢京畿徑啟者居止苦蕒聊複爾禮忏亂下風雹美術字明聖撓阻歐瞻拍岸乾靈錢神清純輕饒素放戎儲塞邑三黜上身神衿慎靜隨踵蘇武節掏火耙透息瓦瓯圍牆溫汾無際閑肆枭弁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