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诔狀的意思、诔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诔狀的解釋

诔文。《新唐書·李虞仲傳》:“古者将葬請謚,今近或二三年,遠乃數十年,然後請謚;人殁已久,風績湮歇,採諸傳聞,不可考信,誄狀雖在,言與事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诔狀”是結合“诔”與“狀”兩種文體的複合概念,主要用于古代對逝者的哀悼與生平記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诔的含義
    “诔”是古代一種哀祭文體,核心功能包括:

    • 列述死者德行:由上對下(如君主對臣子)總結其生平功績,作為定谥號的依據。
    • 悼念文章:通過文字表達哀思,内容多贊頌逝者品德。
    • 祈禱文:部分诔文兼具宗教儀式功能,祈求逝者安息。
  2. 狀的含義
    “狀”指行狀,即詳細記錄逝者生平事迹、言行品德的文體,通常由親友或門生撰寫,為撰寫墓志銘、史傳提供原始資料。

  3. 诔狀的可能形式
    結合兩者特點,“诔狀”可能是:

    • 哀悼與紀實結合:既包含诔文的哀思與德行情操評價,又具備行狀的事迹詳述。
    • 禮儀與文獻雙重作用:既用于定谥、祭祀儀式,也為後世留存人物曆史記錄。
  4. 使用場景
    推測多用于重要人物喪儀,尤其在需同時完成官方定谥(诔)與生平存檔(狀)的場合。

由于“诔狀”并非古代文獻中的固定術語,此解釋基于“诔”與“狀”的獨立定義及功能關聯性推導,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诔狀》的詞義

《诔狀》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诔》意為悼念、哀悼,通常指為去世的人表達哀思;《狀》意為表達、陳述,指以書面形式陳述事情或請求。因此,“诔狀”指的是以書面形式表達哀思的文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诔狀》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诔》的部首是讠(讠是從口字旁和言字頭組成的,表示與言語相關的意義);《狀》的部首是犬(犬表示與狗有關的意義)。

拆分後,《诔》的筆畫數為7畫,《狀》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和繁體

《诔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人們會用書面方式表達哀思,悼念已故的親友,稱之為《诔狀》。這種表達方式源于中國傳統的喪葬禮儀文化。

在繁體字中,《诔狀》的寫法是「誄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诔狀》這個詞,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然而,由于本次回答無法提供古代漢字的具體形态和變化情況,所以無法給出古時候《诔狀》的準确寫法。

例句

下面是一些使用《诔狀》的例句:

1. 我寫了一份诔狀,表達對我的朋友的哀思。

2. 他親自寫了一封诔狀,送給去世朋友的家人。

3. 喪家要準備好《诔狀》,以示對逝者的敬意。

4. 他為了表達對死去母親的哀思,寫了一篇長篇的诔狀。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诔狀》相關的詞語有:

1. 組詞:哀诔、祭文、悼念、挽聯

2. 近義詞:悼文、悼詞、挽辭

3. 反義詞:賀狀、慶狀、喜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