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诔狀的意思、诔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诔狀的解釋

诔文。《新唐書·李虞仲傳》:“古者将葬請謚,今近或二三年,遠乃數十年,然後請謚;人殁已久,風績湮歇,採諸傳聞,不可考信,誄狀雖在,言與事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诔狀(lěi zhuàng)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特殊文體,主要用于記述逝者的生平事迹與德行,作為定谥號或哀悼儀式的依據。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文體性質

    诔狀屬于哀祭類文書,核心功能是總結逝者生平功績與品德。其内容需嚴格遵循史實,通常以四言韻文為主,語言莊重凝練。例如《文心雕龍·诔碑》載:“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來源:劉勰《文心雕龍》電子版,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詞源結構

    • 诔(lěi):本義為累述死者功德,《說文解字》釋為“谥也”,即通過文辭定谥。
    • 狀(zhuàng):指行狀,即生平事迹記錄。二者結合形成“诔狀”,強調以事實為基礎的德行綜述(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1卷,商務印書館)。

二、曆史功能

  1. 定谥依據

    周代起,诔狀成為朝廷議定谥號的正式文書。《禮記·曾子問》明确“賤不诔貴,幼不诔長”的書寫規範,體現其禮制權威性(來源:中華書局《禮記譯注》)。

  2. 哀祭儀式載體

    唐代以後,诔狀逐漸融入民間喪儀。如韓愈《歐陽生哀辭》融合诔文與行狀特征,開創私谥文獻先河(來源:《全唐文》卷五六五,中華書局數據庫)。

三、文體特征

  1. 内容規範

    需包含三部分:

    • 世系爵裡(家族背景與官職)
    • 生平事略(重大事迹時序記錄)
    • 德行總結(四字韻語評價)

      (來源:褚斌傑《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 語言風格

    要求“其文實而貞,其旨遠而義”,如顔延之《陶徵士诔》以“物尚孤生,人固介立”評價陶淵明,體現簡峻典重的文風(來源:《文選》卷五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經典文獻示例

《紅樓夢》第十三回載:“賈珍命賈蓉次日換了吉服,領憑回來後即寫诔狀奏聞”,反映清代诔狀仍具官方文書性質(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庚辰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诔狀”是結合“诔”與“狀”兩種文體的複合概念,主要用于古代對逝者的哀悼與生平記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诔的含義
    “诔”是古代一種哀祭文體,核心功能包括:

    • 列述死者德行:由上對下(如君主對臣子)總結其生平功績,作為定谥號的依據。
    • 悼念文章:通過文字表達哀思,内容多贊頌逝者品德。
    • 祈禱文:部分诔文兼具宗教儀式功能,祈求逝者安息。
  2. 狀的含義
    “狀”指行狀,即詳細記錄逝者生平事迹、言行品德的文體,通常由親友或門生撰寫,為撰寫墓志銘、史傳提供原始資料。

  3. 诔狀的可能形式
    結合兩者特點,“诔狀”可能是:

    • 哀悼與紀實結合:既包含诔文的哀思與德行情操評價,又具備行狀的事迹詳述。
    • 禮儀與文獻雙重作用:既用于定谥、祭祀儀式,也為後世留存人物曆史記錄。
  4. 使用場景
    推測多用于重要人物喪儀,尤其在需同時完成官方定谥(诔)與生平存檔(狀)的場合。

由于“诔狀”并非古代文獻中的固定術語,此解釋基于“诔”與“狀”的獨立定義及功能關聯性推導,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謗诋邦基悲不自勝鼈索兵威波蕩猖獗纏手顫索茶榷逞才赪盤措注大而化之淡飯黃虀電鎬梵婀玲肥蟲蟻幹任禬禮橫撄合題灰坑活鬼頭豁然大悟谏列檢修莢物嘉珍景語酒博士酒甕軍政司具銜客軍口疳拉力懶怯靈瑟洛如花耄悼馬資内輔辟兵缯窮通七十二子熱電蓐蝼蟻三階傷命設款瘦岩岩睡榻隨常索秘天茁跳駭瓦上霜衛戍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