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峭的意思、波峭的詳細解釋
波峭的解釋
(1).本指山岩、屋勢傾斜曲折貌。後借以形容人物俊俏有風緻。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庯峭》:“ 齊 魏 間以人有儀矩可喜者,則謂之庯峭……今京師指人之有風指者,亦謂之波峭。”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行态波峭,如風擺柳,大可動人。”參見“ 庯峭 ”。
(2).形容文筆或書法曲折疊宕,有韻緻。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造詞遣言,峻峙淵深,時有 夢得 波峭。” 明 屠隆 《文論》:“今姑無論其他,即如 西漢 制誥,誰非散文?沖夷平淡,都無波峭之氣,而樸茂深嚴……風骨格力,往往而在。” 清 張泰來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潘大臨潘大觀》:“書法甚工,然少波峭,政以觀古人書少耳。”
詞語分解
- 波的解釋 波 ō 水面振蕩起伏的運動:波浪。波濤。波瀾。波光。波紋。波蕩。推波助瀾。波及(影響到,牽涉到)。 物理學上指振動在物質中的傳播能量遞進的一種形式:電波。光波。超聲波。波長。波段。波速。波譜。 筆畫
- 峭的解釋 峭 à 山又高又陡:陡峭。峭壁。峻峭。峭立。峭麗(.陡峭而多姿;.文辭遒勁華美)。峭拔。 形容嚴峻:峭寒。峭急。峭勁。峭厲。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波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經曆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演變,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解釋:
-
本義與引申義(形容人物風緻)
原指山岩、屋宇等建築形态的傾斜曲折感。後引申為形容人物儀态俊俏、舉止有風緻,例如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齊魏間以人有儀矩可喜者,則謂之庯峭……今京師指人之有風指者,亦謂之波峭”。
-
文學與藝術領域的延伸(形容文筆或書法)
用于描述文章、書法等藝術形式的曲折跌宕和韻緻。如宋代朱弁評價蘇轼文章“造詞遣言,峻峙淵深,時有夢得波峭”,明代屠隆也以“無波峭之氣”對比西漢散文的樸茂風格。
詞源補充:該詞早期與“庯峭”相通,本義強調物理形态的曲折感(如提及“岩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後逐漸抽象化,成為兼具形态美與精神氣質的評價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波峭,這個詞是形容山勢陡峭、波濤起伏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水”部,右邊是“土”部。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波字解釋為水波,出現在古代就是指水的波動。峭字有兩個讀音,“峭”讀作qiào,表示山峰陡峭;而“峭”讀作cháo,則稱為獨特冷酷的氣質。
波峭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書法中,字有很多不同的寫法。例如,在篆書時期,波字寫作“㓞”,在隋唐時期,字形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樣子。而峭字也有幾種古代寫法,最早是“丞”,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形态。
此外,波峭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太大的區别。繁體字中的波峭都是寫作“波峭”,沒有其他變體。
以下是一些關于波峭的例句:
1. 山勢波峭,令人望而生畏。
2. 海面上波峭的浪花讓船隻難以行駛。
3. 她的眉宇間流露出一種波峭的氣質。
一些與波峭相關的詞彙包括:陡峭、險峻、峭壁、湍急等。這些詞都描述了峰巒起伏、山勢陡峭的特點。
在反義詞方面,與波峭相對的詞彙有平緩、平坦、平和、溫順等。這些詞描述的是山勢平緩、水面平靜的狀态。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