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行的意思、積行的詳細解釋
積行的解釋
累積善行。《孔子家語·好生》:“ 周 自 後稷 積行累功,以有爵土。”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三》:“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師。今或至闔郡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擁於上聞也。” 明 唐順之 《工部侍郎顧璘诰辭》之六:“昔在 周 時,諸侯累功積行以緻爵位。”
詞語分解
- 積的解釋 積 (積) ī 聚集:積少成多。處心積慮。積儲。積憤。積郁。積怨。積願。積累(噄 )。積攢。 數學上指乘法運算的得數:積數。乘積。體積。容積。 中醫指兒童消化不良的病:這孩子有積。捏積。 筆畫數:;
- 行的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裡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迩。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箧。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網絡擴展解釋
“積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 xíng,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以下兩點:
一、基本解釋
指通過長期積累形成的行為和品德。由“積”(積累)和“行”(行為、品行)組合而成,強調個人修養的持續性,而非偶然表現。例如《孔子家語》中提到周朝先祖後稷通過“積行累功”獲得爵位,體現了行為積累與成就的關系。
二、使用場景
- 品德修養:用于教育場景,強調日常行為對品格的塑造作用,如“積行是一種對個人品質的高度要求”。
- 曆史評價:古代文獻中多指累積善行功績,如《漢紀》用“積行之君子”形容德行深厚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偏向抽象品德描述,而古代更側重具體善行的積累過程。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用例,可參考《孔子家語》《漢紀》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積行(jī x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禾和行,總共有9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術數文化,積指的是累積、聚集的意思,行表示行動、舉動的意思。繁體字形為積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積字寫作積,行字寫作行。積字的上部為禾,下部為竹,象征着糧食的收獲和貯藏。行字的上部為行軍時使用的尋字旁,下部為彳亍,表示行走、前進。
以下是一些關于積行的例句:
1. 隻有通過積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2. 他長期以埋頭苦幹為積行,終于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3. 任何一種職業都需要持續的積行才能夠不斷提升自己。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
1. 積累(jī lěi)- 意思為逐漸積聚、積攢。
2. 行動(xíng dòng)- 意思為動身、活動。
3. 行程(xíng chéng)- 意思為旅行的距離或時間。
積行的近義詞是累積、積累,反義詞是消耗、損耗。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