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削月朘的意思、日削月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削月朘的解釋

一天天地損削縮減。《漢書·董仲舒傳》:“身寵而載高位,家溫而食厚祿,因乘富貴之資力,以與民争利於下……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窮。”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朘,謂轉褰踧也。” 宋 司馬光 《論衙前劄子》:“故置鄉戶衙前以來,民益困乏,不敢營生。富者返不如貧,貧者不敢求富,日削月朘,有減無增。以此為富民之術,不亦疎乎!”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三月初三》:“近者各國王侯之權日削月朘。”亦作“ 日朘月削 ”、“ 日朘月減 ”。《新唐書·蕭至忠傳》:“夫官爵,公器也;恩倖,私惠也……若公器而私用之,則公義不行而勞人解體,私謁開而正言塞。日朘月削,卒見凋弊。” 宋 司馬光 《乞罷将官狀》:“又頃歲以來,自轉運使知州以下,白直及迎送之人,日朘月減,出入導從,大為蕭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日削月朘”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rì xuē yuè juān”,用于形容長期受到剝削或損耗,導緻事物逐漸縮減、衰敗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點:

  1. 字義解析

    成語由“日”“削”“月”“朘”四字構成。“日”與“月”表示時間上的持續性,“削”意為削減,“朘”指縮減少量(《漢語大詞典》第5卷,商務印書館)。兩字疊用強調事物受到反複、漸進的損耗。

  2.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窮”,描述百姓財富被統治者逐步剝奪的困境(中華書局《漢書》校注版)。此用法奠定了成語批判剝削行為的語義基調。

  3. 現代引申與使用

    當代語境中,“日削月朘”既可指經濟資源、生态環境等客觀事物的持續損耗(如“過度開發導緻自然資源日削月朘”),也可形容抽象事物如文化傳統、社會信任等逐漸流失的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

例句: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日削月朘”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背景

用法與特點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成語詞典(如、6)。

别人正在浏覽...

騃谑标準煤耗率不得哥兒們不斷氣彩章蟬露蟬翼紗持棊答詞道禁頂骨二流妨賢飛草飛沙揚礫蜂興卦資河陽橋花妖金帶頸脖子幾希涓毫鈞等狂簡臉盤兒斂色屏氣撩戟詅符龍鹽滿把千帆競發潛隳乾啼濕哭謙豫蚑蚑俅人睿知如狼牧羊醹醴三失酾沈淡災沙衍射門升仙師子熟路書啟蜀士嵩京酸齋所是檀臉鐵拳通狀吞航校花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