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低賤。 漢 徐幹 《中論·貴言》:“非惟言也,行亦如之,得其所則尊榮,失其所則賤辱。” 宋 蘇轼 《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詩:“歸田雖賤辱,豈失泥中行。”
(2).指輕視羞辱。 清 譚嗣同 《仁學》三六:“既召而役使之矣,復賤辱之,蹴踏之。”
“賤辱”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地位卑微或處境低下,常用于描述社會階層或身份狀态。
例句:
指對他人進行貶低、侮辱的行為或态度。
例句:
清譚嗣同《仁學》:“既召而役使之矣,復賤辱之,蹴踏之。”
此用法多體現為主動施加的侮辱性言行,常見于批判性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或相關文獻,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賤辱》是一個表示羞辱、侮辱的詞語,常用來形容使人感到自尊、尊嚴受到損害,或受到輕視、羞辱的行為或事件。
《賤辱》由兩個部首組成:
1. “貝”(貝字底部兩點代表貝殼,象征財物)。
2. “辰”(辰字下方的一橫代表早晨,意味着一天之初)。
《賤辱》共有8個筆畫。
《賤辱》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其中“賤”是指價值低下、地位低下,而“辱”則指對于個人尊嚴和榮譽的傷害。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常用于描述對他人的不尊重行為。
《賤辱》的繁體字為「賤辱」。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賤辱的“賤”字還有兩種常見的寫法:
1. 甎,表示價值低廉。
2. ,表示價格賤。
以下是幾個使用《賤辱》的例句:
1. 他對我說的那番話完全是對我的賤辱。
2. 雖然他是個賤辱之徒,但我們不應該和他一般見識。
3. 這次經曆對她來說是個巨大的賤辱,她感到很受傷。
與《賤辱》相關的組詞有:
1. 賤人。
2. 侮辱。
3. 羞辱。
《賤辱》的近義詞包括:
1. 侮辱。
2. 羞辱。
3. 輕蔑。
《賤辱》的反義詞為:
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