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廟的意思、報廟的詳細解釋
報廟的解釋
舊俗,人死後,親屬到土地廟報告死亡消息叫報廟。 蕭紅 《生死場》七:“後村的廟前,兩個村中無家可歸的老頭,一個打着紅燈籠,一個手提水壺,領着 平兒 去報廟。”
詞語分解
- 報的解釋 報 (報) à 傳達,告知:報告。報喜。報捷。報考。報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報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報(文字較短、内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報。情報。晚報。畫
- 廟的解釋 廟 (廟) à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廟。宗廟。太廟。 供神佛或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廟。嶽廟。寺廟。 王宮的前殿,泛指朝廷:廟堂。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報廟”是中國舊時的一種喪葬習俗,主要指親屬在人去世後到土地廟(或其他地方神廟)報告死亡消息的儀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
基本定義
報廟是舊俗中的喪禮環節,即人死後,親屬需前往土地廟、五道廟等地,向神明報告死亡信息。北方地區多稱“五道廟”,南方則以土地廟為主。
-
儀式意義
- 傳統觀念認為,人死後魂魄需先暫居土地廟或五道廟,由土地神暫時收管,再進入陰間輪回。
- 報廟既是通知神明“接納亡魂”,也隱含祈求神靈庇佑逝者順利往生的願望。
-
具體流程
- 時間:通常在人去世當天或次日進行,部分地區延續三天,每日早、中、晚三次到廟前祭拜。
- 參與者:由家族主事者帶領孝子賢孫,手持燈籠、水壺等物,沿途燒紙錢、哭喪。
- 相關儀式:部分地區将“報廟”與“送湯”(為亡魂送飯食)結合,形成連貫流程。
曆史變遷
- 此習俗在“破四舊”運動後逐漸消失,相關廟宇多被拆除,現代已較少見。
- 目前僅少數農村地區保留簡化版儀式,多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存在。
其他解釋
需注意,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報廟”作為成語表示“不祥預兆”,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原喪葬習俗混淆,建議以權威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報廟》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祭祀祖先或偶像時所敬香祝告的儀式。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報”和“廟”兩個字,其中,“報”的部首為扌,筆畫數為5,意思是向人報告或傳達消息;“廟”的部首為廣,筆畫數為6,表示宗教或祭祀場所。
《報廟》一詞來源于中國的傳統宗教和文化。在古代中國,人們會在祠堂或廟宇前行祭祀儀式,向祖先或神明祝福和禱告。這種宗教儀式被稱之為“報廟”。在現代,雖然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報廟”一詞仍然常用來形容祭祀儀式。
《報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報廟」。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能會稍有變化,但整體含義仍然相同。例如,有時可以使用「報廟」和「報祠」來表示類似的意思。
以下是幾個關于《報廟》的例句:
1. 明天我們全家要去報廟,祭拜我們的祖先。
2. 每年農曆七月是我們報廟祭祖的日子。
3. 在廟宇的庭院裡,可以看到人們報廟祭祀的場景。
4. 孩子忙着給神像燒香,參與報廟儀式。
與《報廟》相關的組詞有“報告、報福、報恩”等,這些詞語都體現了傳達信息、感謝和祝福的含義。《報廟》的近義詞可以是“祭祀、奉祀、祭拜”,而反義詞可能是“不敬、忽視、懈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