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伎的意思、末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伎的解釋

(1).古指工商業。 漢 荀悅 《申鑒·時事》:“絶末伎,同本務,則事業脩矣。”

(2).不足道的技藝。 晉 張華 《勵志》詩:“ 養由 矯矢,獸號于林; 蒲盧 縈繳,神感飛禽。末伎之妙,動物應心。”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懲戒》:“ 高宗 朝, 姜恪 以邊将立功為左相, 閻立本 為右相。時以年饑,於國子學生歸,又限令史通一經。時人為之語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三館學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經。’以末伎進身者,可為炯戒。” 明 劉基 《贈弈棋相子先序》:“蓋棋,末伎也,而有用兵之道,可以通人之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伎(mò jì)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1. 指代低微的技藝或職業

此釋義源于古代社會對職業等級的劃分。《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指出,“末”在古漢語中常與“本”相對,表示次要或末端,“伎”通“技”,指技藝。例如《漢書·食貨志》提到“雕文刻镂,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以奉無謂之末伎”,強調此類技藝對社會生産的消極影響。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三版(中華書局,2019年)。

2. 引申為不務正業的手段或卑劣行徑

詞義演變中,“末伎”逐漸帶有貶義色彩,用于批判偏離正道的行為。如唐代劉知幾《史通·載文》評述“競舉浮華之詞,争馳迂誕之說,騁末學之傳聞,飾雕蟲之末伎”,以“末伎”諷刺虛浮文風。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該詞的現代使用多見于文史研究領域,需結合語境辨析其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

“末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ò jì,其含義可從兩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古指工商業
    這一釋義源自漢代荀悅的《申鑒·時事》:“絶末伎,同本務,則事業脩矣。”。古代将農業視為“本務”,而工商業被視為次要的“末伎”,強調重農抑商的思想。

  2. 不足道的技藝
    指僅掌握皮毛的技能或次要的才能。例如:

    • 晉代張華《勵志詩》提到“末伎之妙,動物應心”,以射箭等技藝為例,說明其雖精妙但非根本;
    • 唐代劉肅《大唐新語》中,用“末伎”暗諷官員因非治國之才而受争議。

二、詞源與結構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如分析古代經濟政策時指代工商業,或評價某人技能淺薄時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貶處砭灼遲立傳遽出群材大風曲大食登譽彫荒雕闌玉砌刁劣琱琭東魯敦友多辟鵝籠飛起風鳥傅彩改姓更名攻讦狗市花莳講議寄存器捷直積能謹題金篆科比琨瑤闊少爺轠轳棱疊靈相麗柔戮撻沐金蟠旋平津邸謙人巧妙切點祈谷清談犬馬戀主仁頻潤氣守鼜水汊死獄田臯體無完皮刓團猬集無敵無藉之徒鄉貴相駡榜歇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