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覺的意思、獨覺的詳細解釋
獨覺的解釋
(1).獨自睡醒。 唐 盧仝 《冬行》詩之三:“上不事天子,下不識侯王;夜半睡獨覺,爽氣盈心堂。” 宋 蘇轼 《獨覺》詩:“翛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
(2).佛教語。又稱緣覺。謂無佛之世,修行功成,自己覺悟緣起之理者。《俱舍論·分别世品》:“言獨覺者,謂現身中離禀至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調,不調他故。” 趙樸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在沒有佛法的時代,有人獨自悟到緣起之理而得到解脫,但他不能把自己悟到的真理說出來,這種人叫做獨覺。”
(3).指道教所稱自悟玄理。 唐 符載 《廬山故女道士梁洞微石碣銘》:“仙師獨覺,閉跡山水。”
詞語分解
- 獨的解釋 獨 (獨) ú 單一,隻有一個:獨唱。獨立。獨霸。 * 。獨創。獨特。獨辟蹊徑(喻獨創新風格或新方法)。獨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老而無子:鳏寡孤獨。 難道,豈:“君獨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 覺的解釋 覺 (覺) é 人或動物的器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感受辨别:感覺。知覺。觸覺。視覺。覺察。 醒悟:覺悟。覺醒。“覺今是而昨非”。 覺 (覺) à 睡眠(從睡着到睡醒):午覺。睡了一大覺。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獨覺”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 獨自睡醒
指獨自醒來或清醒的狀态。例如:
- 唐代盧仝《冬行》詩:“夜半睡獨覺,爽氣盈心堂。”
- 蘇轼《獨覺》詩:“翛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
二、宗教哲學含義
-
佛教中的“緣覺”
佛教術語,指在無佛傳法的時代,通過自身修行覺悟“十二因緣”之理而解脫的修行者。此類修行者不依賴師教,亦不主動傳法。如《俱舍論》提及:“獨覺者,現身中離禀至教,唯自悟道。”
-
道教的自悟玄理
道教中表示通過内在修行參悟自然玄機,如唐代符載《廬山故女道士梁洞微石碣銘》描述“仙師獨覺,閉迹山水”。
三、應用與延伸
- 文學意象:古代詩詞常以“獨覺”表達超然物外的境界,如宋代陳與義詩句“園中如許梅,獨覺賦詩難”。
- 修行特征:佛教強調獨覺者“能自調不調他”,道教則側重“自悟玄理”,二者均體現獨立修行的精神。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宗教經典及詩詞用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佛教文獻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覺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它可以指個人的直接感知和認識能力。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還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拆分部首和筆畫:獨覺這個詞由犬(犭)部和角(角)部組成,拼音為dú jué,總計有11畫。
2. 來源:獨覺這個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具體出自哪本書籍或者是哪位作者的作品暫時無法确切确認。
3. 繁體形式:獨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定的變化。
4.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文獻内容,獨覺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差異。
5. 例句:他對生活的獨覺使他能夠快速適應各種環境。
6. 組詞:獨覺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例如獨覺力量、獨覺感知等。
7. 近義詞:個人感知、主觀認知等詞彙可視為獨覺的近義詞。
8. 反義詞:與獨覺相對的詞彙包括外顯、客觀等。
希望這些簡要的解釋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獨覺這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