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對尊長表示赤誠報效的謙詞。《漢書·汲黯傳》:“臣常有狗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顔師古 注:“思報效。” 宋 陸遊 《老去》詩:“倦客風埃眼,孤臣狗馬心。”《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這等大恩,還有甚報得?隻狗馬之心,一毫難盡。”
關于“狗馬心”的詞義解釋,綜合曆史文獻和權威資料,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讀方向:
根據《漢書》、陸遊詩詞及《醒世恒言》的記載,“狗馬心”是古代臣子或下屬對尊長(如君主、長輩)表達赤誠效忠的謙詞。其特點包括:
少數現代解釋(如)認為該詞形容人心險惡,結合“狗”的狡猾與“馬”的桀骜進行貶義引申。但這一說法缺乏古籍佐證,可能與“狼子野心”等成語混淆,建議以曆史文獻為準。
需注意“犬馬心”(如《史記》)與“狗馬心”的細微差異:
若需深入考據,推薦查閱《漢書》卷五十《汲黯傳》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詞條。網絡釋義中,(查字典)和(漢典)的解釋較為嚴謹。
《狗馬心》是一個成語,指一個人心地狹小、狡猾刻薄,類似于現代用語中的“小人心态”。這個詞形容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隻關心自己的利益,對待他人心機深沉。
狗馬心的三個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犬(狗)、馬、心。其中,犬和馬屬于動物部首,心屬于心部首。筆畫數分别為4、7、4。
狗馬心來源于《史記·蔔居始傳》中的一句話:“稷為蔔居得寶玉黃金,狗馬心則令願妻死。”這句話意思是說稷為了得到寶玉和黃金,甯願讓妻子去死。從此以後,“狗馬心”便成為描述心胸狹小、沒有人情味的詞語。
狗馬心的繁體字為「狗馬心」。
古時候「狗馬心」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和現代寫法相同。
1. 那個人真是狗馬心,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
2. 小李平時看起來很和善,但實際上他的狗馬心很明顯,動不動就出賣朋友。
組詞:狡猾、小氣、心機、陰險。
近義詞:心胸狹窄、自私。
反義詞:寬宏大量、慈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