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奠牧的意思、奠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奠牧的解釋

指諸侯蕃國。亦指其所轄治的區域。《文選·顔延之<應诏宴曲水作>詩》:“有睟睿蕃,爰履奠牧。” 李善 注:“諸侯得祀名山大川,故曰奠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奠牧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構詞解析 "奠"的本義見于《說文解字》"置祭也",引申為設置、建立之意,如《尚書·禹貢》"奠高山大川"即指劃定疆域。"牧"在《爾雅·釋地》中釋為"郊外謂之牧",原指放牧之地,後衍生出管理職能,如《周禮》記載"牧人掌牧六牲"。

二、曆史語義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以九式均節財用……五曰奠牧之式",鄭玄注疏稱:"奠,定也;牧,畜養也。謂祭祀所用牲牢之數"。唐代賈公彥進一步疏解:"奠牧謂在牧畜養,拟供祭祀",特指為祭祀活動而建立的牲畜養殖制度。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僅存于研究先秦典章制度的專業文獻。其概念可對應現代畜牧業管理制度中的"祭祀性畜牧"專項,但需注意古今制度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奠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指諸侯蕃國及其轄區
    該詞源自《文選·顔延之〈應诏宴曲水作〉詩》,李善注釋提到“諸侯得祀名山大川,故曰奠牧”。核心含義指古代諸侯的封國及其治理的區域,常用于描述分封制度下的地方政權。

  2. 字義分解

    • 奠:古義為“奠定、建立”,如奠都、奠國,引申為對封地的确立。
    • 牧:原指放牧,後衍生為“治理、管理”,如“牧民”即治理百姓,此處代指諸侯對封地的統治。

二、擴展解釋

三、使用建議

該詞屬于冷僻古語,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如需引用古籍,建議結合上下文确認具體指向,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安阜抱關執籥畢姻財署饞脂乘勢躭躭澹注盜祿墊弦洞徹蠹俗諷多要寡覆蕉尋鹿幹荒怪行貨貴盛還來暠暠荷爾蒙合群紅白黃金榜降化交聘絜令計籍機劇屐履間進門錦砂積重不返醵分可事蠟人曆職瞀瘛謬浪佩馬佩珍披宮錦強韌奇恥大辱秋千節蔱蘠神略沈醉射幸數跌,不如審發世代十六天魔首唱疏解妥确紋禽文艘汙聞先兒祥兆纖維熙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