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星的意思、歲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星的解釋

(1).即木星。古人認識到木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其軌道與黃道相近,因将周天分為十二分,稱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即以其所在星次來紀年,故稱歲星。《韓非子·飾邪》:“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數年在西也。”《史記·天官書》:“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舊唐書·憲宗紀上》:“壬申夜,月掩歲星。” 清 黃遵憲 《十月十九日至滬》詩:“海水萍蹤仍此地,歲星荔實忽周天。”

(2).即太歲。用以喻災禍。 程善之 《革命後感事和懷霜作即次其韻》之一:“廿載江湖負壯心,終看 吳 越 歲星臨。”參見“ 太歲 ”、“ 歲破 ”。

(3).相傳 漢 東方朔 仕 漢武帝 為大中大夫。 武帝 暮年好仙術,與 朔 狎昵,從 朔 求不老之藥及吉雲、甘露等。 朔 嘗謂同舍郎曰:“天下知 朔 者唯 大王公 耳”。及 朔 卒, 武帝 召 大王公 問之,對以不知。問何能,對以善星曆。乃問諸星皆在否,曰:“諸星具在,獨不見歲星十八年,今復見耳。”帝仰天歎曰:“ 東方朔 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歲星哉!”事見舊題 漢 郭憲 《東方朔傳》。後遂用為典實。 清 王圖炳 《遊仙》詩:“君王欲乞長生術,不道郎官是歲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歲星”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歲星是中國古代對木星的稱呼。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其公轉周期約為12年(實際約11.86年),古人通過觀測木星位置來紀年,故稱“歲星”。在《史記》《左傳》等典籍中,歲星與十二地支相關聯,形成“歲星紀年法”。


二、天文與曆法作用

  1. 紀年依據
    木星每年移動周天的十二分之一,對應十二地支的循環周期,古人将黃道劃分為“十二次”,以木星所在星次标記年份(如“歲在星紀”)。

  2. 觀測與占卜
    歲星的位置被用于預測國家興衰和社會吉兇。例如,古人認為歲星停留的方位預示該地國泰民安,而對沖方位可能遭遇災禍。


三、文化與哲學象征

  1. 五行屬性
    歲星屬木,象征仁德、農業與自然節律,其運行被認為影響五谷豐歉。

  2. 道教信仰
    在道教中,歲星被納入“九耀星官”體系,稱為“木耀”,代表時間的周期性和自然規律。民間通過祭祀歲星祈求平安與豐收。


四、相關概念辨析


五、曆史影響

歲星體系體現了古代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天象觀測與政治、農業緊密結合,成為天文、曆法、占卜和哲學的交融典範。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史記·天官書》或道教典籍中對歲星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歲星的意思

歲星(suì xī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年歲的星星。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歲”和“星”。歲指年齡、年份,星指天上的閃爍物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歲”字的部首是“禾”,共有9畫;“星”字的部首是“日”,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

“歲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傳說中的神話故事。相傳在天空中有十四顆主宰所有年份的星星,其中一顆被稱為“歲星”。在繁體字中,“歲”字的寫法為“歲”,而“星”字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歲”字在小篆字體中寫作“歲”,在隸書中寫作“嵗”;而“星”字在小篆中寫作“星”,在隸書中寫作“省”。

例句

1. 她的歲數一點也看不出來,像個永遠的歲星。

2. 在寒冷的冬夜,歲星閃爍着寒光,照亮了大地。

組詞

歲星與其他詞彙可以組成一些有關年歲和星星的詞語,例如:歲月、星空、星辰、星宿等。

近義詞

歲星的近義詞包括年星、歲月星光等。

反義詞

歲星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因為它是一個描述年歲的獨特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