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言行粗疏草率。《莊子·則陽》:“芸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 成玄英 疏:“耕地不深,鉏治不熟,至秋收時,嘉實不多,皆由疏略,故緻斯報也。” 宋 蘇轼 《與歐陽晦夫書》:“聞 少遊 惡耗,兩日為之食不下。然來卒説得滅裂,未足全信。”《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元年》:“願詔大臣按劾諸路勤王而滅裂者,悉加顯黜,以為将來誤國忘君之戒。” 毛6*澤6*東 《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三節:“ 江西 第五次反‘圍剿’,我軍全然不講退卻,原因在于對局部形勢和整個形勢都不注意,實在是一種魯莽滅裂的幹法。”
(2).猶敗壞,毀滅。 唐 駱賓王 《幽絷書情通簡知己》詩:“生涯一滅裂,岐路幾裴徊。” 清 王夫之 《雜物贊序》:“雨坐無緒,念平生風物,或時已滅裂,或人間尚有。” 梁啟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并行》:“故各部各省支離滅裂,各從其好,各營其私,無所統一,無所督責。”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二類所言,雖或若反,特其滅裂個性也大同。”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滅裂漢語 快速查詢。
"滅裂"是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草率、粗疏、不精細、不認真,常用來形容做事馬虎、敷衍了事的态度或行為。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本義與引申義:
用法與語境:
語義側重:
"滅裂"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主要表示草率、粗疏、不認真、敷衍了事的意思。它批評的是在行為或态度上缺乏應有的細緻、耐心和責任心,常導緻不佳的結果。其使用多見于書面語及需要強調嚴謹性的語境中。
參考來源:
“滅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言行粗疏草率
指處理事情或表達觀點時不夠細緻嚴謹,帶有輕率、馬虎的态度。例如《莊子·則陽》中提到“芸而滅裂之”,成玄英注釋為耕作不深導緻收成不佳,比喻做事不認真。
敗壞、毀滅
強調對事物或秩序的破壞,如唐代駱賓王詩句“生涯一滅裂”描述人生軌迹的崩壞。
詞源中“滅”或與“篾”(竹皮)相通,暗含“如撕竹般隨意”的意象(,需注意此解釋來自低權威性來源)。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古籍原文等來源。
扳莊并夾布子藏擪赤龍子傳呼出風頭淳美搓洗趸賣飯鉢富民幹寤格韻桂漿貴權海外回春之術貨錢駕駛證皆除棘喉警煉錦泥軍捷浚窺孔阜哙哙款舊連錦書料定隴首門柱冥鈔民盟末截鬧紛紛内卦泥人糯稻撇號牆柳千裡情扇月射糧軍深叢石綱飾聲蜀國絃書號嘶韻損己利物踏籍脫脂挖耳當招無舛無地自處顯祿洩劑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