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谏的意思、杜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谏的解釋

谏阻。《南齊書·郁林王紀》:“中書令 何胤 以皇後從叔見親,使直殿省,嘗隨後呼 胤 為三父,與 胤 謀誅 高宗 ,令 胤 受事, 胤 不敢當,依違杜諫,帝意復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杜谏”是由“杜”與“谏”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及構詞邏輯進行解析:

  1. 字義溯源

    • 杜:本義為樹木名(即杜梨),後引申為“堵塞、斷絕”,如《史記·李斯列傳》載“強公室,杜私門”(引自《漢語大詞典》)。
    • 谏:指規勸君主或尊長,使其改正錯誤,如《說文解字》釋“谏,證也”,《周禮·地官》有“司谏”一職專掌谏議(參考《古代漢語詞典》)。
  2. 複合詞解析

    “杜谏”屬動賓結構,字面可解為“杜絕谏言”,即阻止他人提出規勸。此詞多見于古代政治語境,例如描述君主拒納忠言的行為。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中“杜谏者必失天下”即批判此類現象(見中華書局版注解)。

  3. 文獻用例

    該詞在《二十四史》《通典》等典籍中偶有出現,多用于史論,強調堵塞言路對政權的危害,如“杜谏飾非,其禍速至”。

語言權威性說明: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及《資治通鑒》注疏版本,符合曆史語義學考據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杜谏”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杜谏”指阻止或規勸君主錯誤的行為。其中“杜”意為阻止,“谏”指勸告,合起來強調對統治者不當決策的直言勸阻。

二、結構與用法

  1. 詞性結構:動賓結構,由動詞“杜”(制止)和動詞“谏”(勸谏)組合而成。
  2. 發音:dù jiàn(拼音注音為ㄉㄨˋ ㄐㄧㄢˋ)。

三、曆史用例 《南齊書·郁林王紀》中記載:“胤不敢當,依違杜谏,帝意復止”,描述何胤通過谏阻使皇帝放棄錯誤決定。此例體現了該詞在古代政治場景中的實際應用。

四、近義詞 “谏阻”“谏止”等詞與“杜谏”含義相近,均指向對權威者的規勸行為。

擴展說明: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描述古代政治倫理時仍具特定文化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敗槥婢賤鄙亵才華超衆側寒傳聲川嶽出言達荷美人打唿哨凋匮底貨遏隱芳桂風陵附小給劄歌笙官倉老鼠灌膿诂經精舍何似喉鳴會偶機便卷秩決導劇談康成穅核苦膩朗抗戀枕緑醽美刺溟瀛炮局鵬鶱品嘗官憑臆屏語翹盼虬箭跧局少殺聲采生魂神豕訛水檻搜獵隨驢把馬太乙宮堂印添倅體訪頹泣脫囊腽肭獸蟹腳燮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