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稍衰;稍差。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凡道家之書,始於 周 ,盛於 漢 ,極於 晉 唐 ;凡 釋氏 之書,始於 漢 ,盛於 梁 ,極於 隋 唐 ,而皆少殺於 宋 之南渡。”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太座師》:“鄉會座主,體嚴自難假借,至座主之師,則少殺矣。”
“少殺”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ǎo shā,其核心含義為稍衰、稍差,通常用于形容事物程度的減弱或差異的縮小。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明代典籍
宋代詩詞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少室山房筆叢》《野獲編》等明代文獻,或宋代詩詞集。
《少殺》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減少殺戮、降低殺害行為。
《少殺》的拆分部首是“爾”,筆畫數為10。
《少殺》這個詞源于漢語,是由形容詞“少”和動詞“殺”組成。
《少殺》的繁體字為「少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區别。《少殺》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但基本的字形結構和意思不會改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少殺》的例句:
1. 我們應該倡導和平、友愛的精神,努力實現社會的少殺化。
2. 他是一位關心動物福利的活動家,一直呼籲社會減少動物的殺害。
與《少殺》相關的組詞有:
1. 少殺化
2. 少殺運動
3. 少殺社會
4. 少殺行為
與《少殺》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減殺
2. 反殺
3. 限殺
4. 抑殺
與《少殺》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多殺
2. 激殺
3. 無殺
4. 加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