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給劄的意思、給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給劄的解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蜀 人 楊得意 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馬相如 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 相如 。 相如 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遊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劄。”後因謂朝廷對文士的特殊禮遇為“給劄”。 宋 曾鞏 《回許安世謝館職啟》:“天衢寝亨,時望攸屬。遂膺給劄之召,來賁登瀛之遊。” 宋 劉克莊 《滿江紅·和實之》詞之三:“有誰憐、給劄老 相如 ,家徒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給劄”一詞源于古代文獻典故,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源背景

該詞最早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的事件:漢武帝讀《子虛賦》後召見司馬相如,命尚書提供書寫工具()。具體場景中:

二、本義解析

字面意義為「提供書寫簡牍」,實際引申為:

  1. 特殊禮遇:朝廷對傑出文士的優待政策
  2. 創作支持:為文人提供物質條件完成創作
  3. 身份象征:标志文人獲得官方認可

三、曆史發展

該典故成為古代文壇經典範例,如宋代曾鞏等文人在詩文中引用此典(),後世多用于形容君主禮賢下士、重視文教的行為。

四、讀音說明

「劄」正确讀音為zhá(),注意與形近字「紮」區分。該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牒也」,段玉裁注強調其「木片之薄者」的材質特征。

建議對古文詞彙感興趣者,可參考《漢書·藝文志》中關于漢代文書制度的記載,了解古代文獻載體的演變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給劄(gěi zh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給”和“劄”兩個字組成。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給:由“纟”(纖維)和“口”(口腔)組成,總共6個筆畫; - 劄:由“木”(木材)和“力”(力量)組成,總共5個筆畫。 2. 來源: 給劄在古代用法中指的是一種給付憑證或文書,用于确認或證明某種交易或關系的産生。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常常用來表示給付款項的意思。 3. 繁體: 給劄(gěi zhá)。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給劄的寫法和現代相比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總的來說,它們的形狀和結構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5. 例句: - 我需要一張給劄來确認你的付款。 - 他拿出一張給劄,證明了他已經付款。 - 給劄是一種重要的商業文書。 6. 組詞: - 給付(gěi fù):支付或交付給某人。 - 給予(gěi yǔ):賜予或提供給某人。 - 給力(gěi lì):表示某事物很好、有力量。 7. 近義詞: 付款憑證、支付證明、款項證明。 8. 反義詞: 收款憑證、收款證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