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水的欄杆。 唐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唐 白居易 《題元十八溪居》詩:“溪嵐漠漠樹重重,水檻山牕次第逢。”
“水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水檻”指臨水的欄杆,由“水”和“檻”(欄杆)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水邊的圍欄結構。常見于古代詩詞中,用于描繪臨水建築或自然景觀。
詩句示例 | 作者及出處 |
---|---|
“溪嵐漠漠樹重重,水檻山牕次第逢” | 白居易《題元十八溪居》 |
“水檻虛涼風月好,夜深誰共阿憐來” | 白居易《湖亭與行簡宿》 |
“竹亭陰合偏宜夏,水檻風涼不待秋” | 白居易《和楊尚書罷相後夏日遊永安水亭》 |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可參考《全唐詩》或杜甫、白居易相關研究文獻。
《水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欄杆或圍欄,通常用來修建在湖泊、河流或海邊的建築物。它常用于描述宮殿、庭園、别墅等建築中水景區域的保護設施。
《水檻》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部),表示和水有關。它總共由11個筆畫組成。
《水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園林建築中,為了保護湖泊、池塘、水井等水體,人們會在水邊修建一種欄杆或圍欄,稱之為“水檻”。這樣可以起到保護人們的安全和美化環境的作用。
《水檻》的繁體字為「水關」。
在古代,寫《水檻》的字形略有不同,其中檻部分以木(木字旁)作為部首,表示與木材有關。整體字形稍有變化,但意義與現代相同。
1. 遊人站在水檻旁,欣賞着湖水的美景。
2. 她坐在水檻上,低頭看着水面上的倒影。
3. 過去,皇宮裡的水檻隻有皇帝和貴族才能觸摸到。
1. 礁石檻:指位于海邊的欄杆或圍欄。
2. 檻前水:特指水檻之前的水面。
3. 欄杆:指用來保護邊緣的圍欄。
1. 欄杆:指由柱子和扶手組成的邊緣保護設施。
2. 圍欄:指用來限定範圍或保護區域的栅欄。
1. 無檻:指沒有欄杆或圍欄的狀态。
2. 平台:指水邊用來休息或觀景的平坦區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