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匮的意思、凋匮的詳細解釋
凋匮的解釋
困苦匮乏。《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百姓凋匱而役務方殷。”
詞語分解
- 凋的解釋 凋 ā 衰落:凋謝。凋殘。凋枯。凋萎。凋零。凋敝。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匮的解釋 匮 (匱) ì 缺乏:匮乏。匮竭。匮缺。 匮 (匱) ì 古同“櫃”。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凋匮"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屬于文言色彩濃厚的書面用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讀音: diāo kuì
- 詞性: 形容詞
- 核心含義: 形容事物衰敗、匮乏、枯竭的狀态。強調因消耗、衰敗而導緻資源、財力、生機等嚴重不足或枯竭。
- 凋: 本義指草木衰落、枯萎(《說文解字》:“凋,半傷也。”),引申為衰敗、衰落、損傷。
- 匮: 本義指箱子、櫃子(《說文解字》:“匮,匣也。”),引申為空虛、缺乏、窮盡(如“匮乏”)。
二、詳細義項與古籍例證
-
指財物耗盡、經濟困頓:
- 這是“凋匮”最常見的用法,多用于描述國家、地方或家庭的財政枯竭、民生困苦。
- 例證: 《宋史·食貨志上四》:“時邊事未息,財用凋匮。” (當時邊境戰事未停,國家財政消耗殆盡,陷入困頓。) 此例說明國家因戰争導緻財力枯竭。
- 例證: 《新唐書·王播傳》:“南方旱歉,人相食,播捐赀為糜粥,活饑人,財用不凋匮。” (南方旱災歉收,出現人吃人的慘狀,王播捐出錢財煮粥,救活了饑餓的百姓,而他自己的財物并沒有因此耗盡。) 此例用“不凋匮”反襯王播財力雄厚且樂善好施。
-
指生機衰敗、萬物蕭條:
- 此義項側重描繪自然景象或社會整體狀态的衰敗、缺乏生氣。
- 例證: (需結合語境理解)古籍中雖少直接用例,但“凋”常用于形容草木凋零、景象蕭條(如“凋敝”、“凋零”),“匮”可指缺乏生機。組合起來,“凋匮”可理解為生機衰敗、萬物蕭條的景象。例如,描述戰亂或災荒後的景象:“戰亂之後,四野凋匮。”
三、近義詞辨析
- 凋敝: 強調(經濟、民生等)衰敗、困苦。與“凋匮”在“經濟困頓”義上非常接近,但“凋匮”更突出“枯竭”的結果。
- 匮乏: 強調缺乏、不足。與“凋匮”在“缺乏”義上相關,但“匮乏”是中性詞,程度可輕可重;“凋匮”則帶有明顯的衰敗、枯竭意味,程度更深。
- 枯竭: 強調(資源、精力等)完全用盡。與“凋匮”的“枯竭”義基本相同,但“枯竭”更常用,範圍更廣(可用于水源、精力等),“凋匮”更具文言色彩。
四、總結
“凋匮”一詞融合了“凋”的衰敗義與“匮”的匮乏義,核心内涵是指因消耗、衰敗而導緻資源、財力、生機等嚴重枯竭的狀态。它主要用于描述經濟困頓、民生艱難或景象蕭條、生機衰敗的場景,帶有濃厚的文言色彩和書面語體特征。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 該詞典是收錄漢語詞彙最全、釋義最權威的大型工具書之一,對“凋匮”有明确收錄和釋義。
-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 - 該詞典專門收錄古代文獻中的字詞,對理解“凋匮”的文言用法和例證有重要參考價值。
-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 該詞典着重探求詞語的起源和古義,有助于理解“凋匮”的構詞理據和曆史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凋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曆史文獻和權威解釋總結如下:
-
基本釋義
“凋匮”指困苦匮乏,多用于描述百姓生活艱難、物資短缺的狀态。該詞由“凋”(衰敗、困苦)和“匮”(缺乏、不足)組合而成,強調因資源枯竭或社會動蕩導緻的民生疾苦。
-
出處與文獻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王粲傳》中的記載:“百姓凋匮而役務方殷。” 此句描繪了當時民衆生活困頓,但官府勞役依然繁重的社會矛盾。
-
用法與語境
“凋匮”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例如,可描述古代災荒、戰亂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如“連年戰亂,民生凋匮”。
補充說明:
由于“凋匮”的權威解釋主要來自《三國志》及漢典等古籍工具書,若需進一步了解其相關成語或擴展用法,建議查閱更系統的古代漢語詞典或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安心心冰大坂避賢參伺嗤眩竄投萃蔡道子點石甸宇貂裘換酒調斡底漆東讨西伐斷腕短衣匹馬逢年過節封壤封賞蜉蝣羽跟尋共進會含寃和霁後話黃犀混天撩日剿凈霁顔隽敏寬典賴賴連同廉貞緑朝雲民庸目不别視匹制千夫情真意切壤策人後賽詩會塞塗殺獲山隈梢書疏神遂禍天黑忝冒通導同溫層亡荊望陽危慮無遠曉泠蝦腰邪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