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虬箭的意思、虬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虬箭的解釋

亦作“虯箭”。古時漏壺中的箭。水滿箭出,用以計時。箭有虬紋,故稱。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虬箭司更,銀漏與三辰合運。” 唐 杜審言 《除夜有懷》詩:“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鷄鳴。” 清 龔自珍 《臨江仙》詞:“底事雛鬘憨不醒,冬冬虯箭宵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虬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古典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計時器"漏壺"中用于指示時間的浮箭。該詞由"虬"與"箭"構成複合意象:"虬"原指傳說中頭生雙角的龍,此處取其盤曲形态,形容浮箭表面的刻度紋飾如龍紋般蜿蜒;"箭"則直指漏箭的細長形态,兩者共同構成對古代計時器具的雅稱。

從詞源考據,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學典籍。唐代李善注《文選·陸倕<新刻漏銘>》時明确記載:"虬箭,謂漏箭也。虬,謂刻漏之箭以虬龍為飾也。" 可見其造詞邏輯源于器物裝飾特征與實用功能的結合,這種命名方式體現了古代文人"觀物取象"的修辭傳統。

在詞義演變中,虬箭逐漸衍生出雙重意象:既作為時間計量工具,又承載着文人墨客對光陰流逝的感悟。如清代陳維崧《繞佛閣·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隱禅院》中"虬箭偏長,敗葉敲窗"之句,即以漏箭刻度象征時間綿延,與秋聲蕭瑟形成意境對照。這種文學化運用使該詞超越實用器具範疇,成為承載時間哲學的文化符號。

現代漢語中,虬箭主要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及古詩詞鑒賞領域。權威工具書《漢語大詞典》對其釋義為:"飾有虬龍紋的漏箭",并引《全唐詩》卷四八七鮑溶《秋思》"虬箭 Ancient漏,烏尊促夜觞"為證,此注解完整呈現了該詞的形制特征與曆史語用環境。

網絡擴展解釋

“虬箭”是古代計時工具漏壺中的部件,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功能與特征

三、文獻例證

四、文化意義

“虬箭”不僅是實用計時工具,更承載了古代天文曆法與工藝美術的結合,常見于詩詞中以烘托時間流逝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漏壺結構,可查閱《乾元殿頌序》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姐巴壁保路運動比諷撥氣曹丘成林尺壁寸陰遲魯侈卿達尊德才兼備頂視圖督臣梵摩天風篁嶺幹豫公車桂策貴昌鬼矢合休踝骨桓撥誨道火旂艱澁交交迹兆六房流葉屢次三番馬房謀結片鱗半爪撲鄧鄧青牋輕快全歸讓口人急偎親仁恕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笙篁折蒲十二入騰跨替換土範徒衛網漏吞舟宛洛窪陷僞物無移時顯誅宵匪歇欻亵诨嘻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