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書院。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孤山 。 嘉慶 八年, 阮元 任 浙江 巡撫時創建,教學内容為經史疑義及小學、天文、地理、算法等。 同治 間, 上海 亦設诂經精舍, 光緒 初并入求志書院。 清 阮元 《西湖诂經精舍記》:“及撫 浙 ,遂以昔日修書之屋五十間,選 兩浙 諸生學古者,讀書其中,題曰詁經精舍。精舍者, 漢 學生徒所居之名;詁經者,不忘舊業,且勗新知也。”
诂經精舍是清代嘉慶年間由阮元在浙江杭州創建的一所書院,以經學研究為核心,具有鮮明的學術特色。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創建背景與時間
诂經精舍由清代學者阮元于嘉慶六年(1801年)正式創立。其前身為嘉慶二年(1797年)阮元任浙江學政時,為編纂《經籍籑诂》而在杭州孤山修建的五十間修書場所,後改建為書院。
名稱含義與宗旨
“诂經”意為考釋經籍文字,溯源經典本義;“精舍”指漢代儒生講學之所。阮元在《西湖诂經精舍記》中強調:“诂經者,不忘舊業,且勖新知也”,主張通過訓诂考據探求經義,反對宋明理學空談。
教學内容與特色
書院以經史疑義為核心,兼授小學(文字、音韻、訓诂)、天文、地理、算法等實學。區别于當時重科舉的官學,诂經精舍明确不教授八股文,注重學術研究。
學術影響與代表人物
書院奉祀漢代經學家許慎、鄭玄,推崇漢學考據。晚清學者俞樾曾掌院長達31年,培養出章太炎等名家,推動浙江地區經學與小學發展。
曆史沿革
原址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同治年間上海設分舍,光緒初并入求志書院。其注重實證的學風對清代學術及近代教育轉型有深遠影響。
诂經精舍是清代漢學研究的重鎮,以經學考據為核心,融合多門實學,開創了書院教育重學術、輕科舉的新模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