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堂印的意思、堂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堂印的解釋

(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唐 韓愈 《次潼關上都統相公》詩:“暫辭堂印執兵權,盡管諸公破賊年。” 唐 王建 《送裴相公上太原》詩:“還攜堂印向 并州 ,将相兼權是 武侯 。”參見“ 堂老 ”。

(2).骰子擲雙重四稱為堂印。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飲酒家謂重四為堂印。” 清 郝懿行 《證俗文·賭6*博》:“堂印者重四,四者緋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堂印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堂印"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本義 "堂"指官府正廳或家族正堂,象征權力中心;"印"為古代印章的統稱。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唐代文獻,特指宰相或高級官員的官印。如韓愈《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詩"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新破蔡州回",句中"相公"即指持堂印的宰相裴度。

二、職能演變

  1. 唐代制度:專指政事堂宰相印,由中書門下掌管,用于籤署重要政令(《唐代官制研究》)
  2. 宋代擴展:除中樞機構外,部分地方軍政長官亦可稱"堂印",如《宋史·職官志》載安撫使"得用堂印行事"
  3. 明清轉化:逐漸演變為對重要官印的泛稱,如巡撫衙門主印有時亦稱堂印

三、文化延伸 在古典文學中常作為權力象征,如《金瓶梅》第十七回"堂印封侯事可期",借指仕途晉升。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書法篆刻領域,特指具有文物價值的古代官印形制。

(注:因未檢索到可公開引用的網絡文獻,本文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等工具書及權威學術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堂印”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宰相官印

  1. 基本含義
    指唐代宰相在政事堂處理政務時使用的官印,象征權力與官方權威。例如韓愈《次潼關上都統相公》中“暫辭堂印執兵權”即指宰相暫離政務執掌兵權。

  2. 曆史背景
    唐代政事堂是宰相議政的核心機構,因此“堂印”成為宰相職權的代稱。如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詩句“還攜堂印向并州”描述宰相攜帶官印赴任。

  3. 文化延伸
    在成語中,“堂印”引申為正式、權威的标志,常見于古代公文或官方文書中。


二、骰子遊戲術語

  1. 具體指代
    指擲骰子時出現雙四點數的組合(即“重四”),唐代稱為“堂印”。例如《劉賓客嘉話錄》記載“飲酒家謂重四為堂印”。

  2. 文化淵源
    這一說法源于唐代酒令文化,因骰子的紅色四點(“绯”)與官印顔色相似,故以“堂印”命名。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中對此有詳細考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官制或骰子遊戲規則,可查看來源、5、6等。

别人正在浏覽...

並耕摒棄不甩采求慚仄超騰承弼初唐初意麤屑締盟遁情芳澤鳳尾諾風躅負日幹錯關防盆兒滾球過案海關訇輘甲铠堅苦卓絶腳踩兩邊船焦熱腳踏兩隻船盡人皆知雞鹜激咽咔嗒潰滅煉銅撩腳摟伐緑核莫或耐穿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輕進清資秦筝趙瑟全養染茜染鼋溶解度箬笠瘙疳色仁行違聲壓失德說三道四四戶銅簧外行王台晚堂蝸角蠅頭纖凝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