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綠酃”。酒名。亦泛指美酒。《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輕軒而酌緑酃,方雙轡而賦珍羞。” 劉逵 注引《湘州記》:“‘ 湘州 臨水縣 有 酃湖 ,取水為酒,名曰酃酒。’”一本作“ 緑醽 ”。 唐 元稹 《飲緻用神麴酒三十韻》:“七月調神麯,三春釀緑醽。” 前蜀 韋莊 《耒陽縣浮山神廟》詩:“山曾 堯 代浮洪水,地有 唐 臣奠緑醽。” 龐樹柏 《楚伧招飲以病咯血謝之》詩:“甚日搴裳去?春風醉緑醽。”
緑醽(lù líng)是漢語中一個富有古典韻味的詞彙,特指古代一種名貴的綠色美酒,常見于詩文典籍,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蘊。以下從詞典釋義、文獻引用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闡釋:
緑醽指古代釀造的一種呈碧綠色的醇酒,屬醽醁類美酒。其名源自酒色青碧如竹,故又稱“竹葉酒”。該詞強調酒液的色澤清透與品質上乘,屬文人雅士推崇的佳釀。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9卷第1283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987頁。
《文選·左思〈吳都賦〉》
“飛輕軒而酌緑醽,方雙辔而賦珍羞。”
此句描繪宴飲時斟飲緑醽的場景,印證其作為貴族飲品的高貴地位。
來源:蕭統《文選》卷五,中華書局影印本。
葛洪《抱樸子·嘉遁》
“藜藿嘉于八珍,寒泉旨于緑醽。”
以緑醽對比山泉,凸顯其甘醇特質,反映魏晉時期對自然與人工釀品的審美取向。
來源:葛洪《抱樸子内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太平禦覽·飲食部》
引《輿地志》載:“湘州醽湖酒,取水為酒,極甘美,名醽渌酒。”
說明緑醽與湖南醽湖的淵源,其釀造依賴特定水源,具地域特色。
來源:李昉《太平禦覽》卷八百四十五,中華書局重印本。
來源: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七,農業出版社,1982年。
今“緑醽”一詞多見于古籍研究及文學創作,偶用于品牌命名(如酒類、茶飲),借古雅之名傳遞綠色、天然的産品特質。
例證:當代詩詞期刊《中華辭賦》2023年第6期載《品醽》詩:“琉璃盞中緑醽香,猶帶千載竹林霜。”
參考文獻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于“國學大師”網查閱:www.guoxuedashi.com;《漢語大詞典》線上版見:www.hydcd.com)
“緑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美酒,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緑醽”是兼具曆史淵源與文學色彩的詞彙,核心含義為古代名酒,後擴展為美酒通稱,并承載詩意化的情感表達。
唵呓擺譜兒拔興崩竭道職大天光凳子第二骨發極風韻負覊妻輻至過關契孤微紅粒黃絲寰球昏渾校驗孑然寂絕痙風镌發卷脔峻格軍流誇揚昆明灰聯邦兩讓蓼洲周公理惡芒種泯卻碾磙子嬲戲偏辭骈體扁舟乘興七返還丹青雲料杞宋無征确苦雀息軥録忍虐山鬥折丹使心作幸順天遊素膳灘塗鐵打心腸頽剝違天害理窩贜下巴颏兒笑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