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綠酃”。酒名。亦泛指美酒。《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輕軒而酌緑酃,方雙轡而賦珍羞。” 劉逵 注引《湘州記》:“‘ 湘州 臨水縣 有 酃湖 ,取水為酒,名曰酃酒。’”一本作“ 緑醽 ”。 唐 元稹 《飲緻用神麴酒三十韻》:“七月調神麯,三春釀緑醽。” 前蜀 韋莊 《耒陽縣浮山神廟》詩:“山曾 堯 代浮洪水,地有 唐 臣奠緑醽。” 龐樹柏 《楚伧招飲以病咯血謝之》詩:“甚日搴裳去?春風醉緑醽。”
“緑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美酒,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緑醽”是兼具曆史淵源與文學色彩的詞彙,核心含義為古代名酒,後擴展為美酒通稱,并承載詩意化的情感表達。
《緑醽》(lǜ dàn)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竹器上用竹藤編織的帶子;二是指古代戴在頭上的一種帶子。帶有一定的文學和藝術性質。
《緑醽》的拆分部首是⺮(竹字頭部)和酉(酉字右側)。它的總筆畫數是22畫。
《緑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服飾文化。古人使用竹藤編織的帶子系在頭上,用作裝飾或束發。後來,這種帶子被稱為《緑醽》。
《緑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綠醞》。
在古時候,漢字《緑醽》的寫法略有不同,緑字的上部是從“⺪”單獨作部首,而醽字的酉字旁是從“酉”加“皇”組成。它們分别有19畫和22畫。
1. 他頭上佩戴着一根緑醽,顯得格外雅緻。
2. 漢代婦女常戴緑醽束發。
緑醽可以組成的詞語有:紅緑醽、緑醽纏頭、絲緑醽等。
緑醽的近義詞:緑鞘、碧縷。
緑醽的反義詞:黑帶、紅縧。
【别人正在浏覽】